“种”进地里的科技成果让每亩葡萄多卖了五千

陕西科技报 2020-09-01 09:07 大字

八月下旬的午后,山东济南市商河县瓦西村书记常延富的葡萄园里,叶片浓绿,枝条粗壮的葡萄架子间,一串串外形丰满的葡萄散发着香气。常延富随手摘下一串,递给记者。

吃一颗,甘甜、多汁的味道迅速在口中蔓延。常延富说:“我们葡萄售价是普通葡萄的5倍以上,所以每亩可多收入5000元。”常延富的葡萄卖得火,“鲁丽”苹果也不逞多让。

距离商河240公里之外,在临沂市蒙阴县云蒙湖“鲁丽”生产示范基地里,100余亩试验田的“鲁丽”苹果又卖了一茬——每斤10—15元的这种苹果在广东、上海等地卖到脱销。

无论是瓦西葡萄,还是“鲁丽”苹果,在从种到收的整个链条上,农业科学家扮演着重要角色。去年8月,“鲁丽”新品种以1000万元额度创造我国苹果新品种权转让费的最高纪录之后,随即走俏市场,而这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技术红利;常延富每亩多收入5000元背后,更是科研人员将众多新技术“种”到葡萄地里的结果。

常延富的葡萄园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园子:葡萄架上方覆盖着一个个类似于蔬菜拱棚的薄膜,但这些拱棚四周没有遮挡,似乎为葡萄架撑起了一把雨伞。山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果树品牌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李勃为记者解释了葡萄架“撑雨伞”的科学道理。

他告诉记者,葡萄多数病害是通过雨水传播的。这把“雨伞”被称为避雨棚。有了它,葡萄枝叶便与雨水绝缘,也隔离了病虫害。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的好处。

李勃说,有了这把“大雨伞”,冰雹袭击不了、隔绝了春寒侵袭;保花保果、裂果少了;果实上色好了、枝条不旺长了……

常延富的葡萄园是李勃的试验田。李勃的同事、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光研究员的新技术更是在东营市奥孚(广饶)苹果有限公司“鲁丽”示范基地“遍地开花”。

据悉,李勃团队通过多年试验,对基地栽培的“夏黑”“巨玫瑰”“阳光玫瑰”“黑脆无核”等品种都分别确定了最佳经济产量,高档果平均亩产限制在3000斤左右,同时采用标准化花果管理技术,适时疏除多余的幼果,对果穗整形,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果穗个头不大,但外形美观,着色均匀,香气浓郁,糖度一般为18—20度。理论很复杂,操作很简单,这样的技术,常延富和乡亲们岂能不爱?

(科 报)

新闻推荐

直播带货看过不少,这次被她“击中”了 奥运冠军张梦雪为“泉城好礼”带货,120万人在线观看

21日,张梦雪(中)在济南报业直播间推介“泉城好礼”。新时报记者刘玉乐摄“福牌阿胶竟然有这么多故事,阿胶片可以...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