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榜单,展现实打实的获得感 幸福济南背后的暖心故事

济南日报 2020-08-24 11:46 大字

连接起15村的“民心”路。(冯经伟 摄)

园林工人正在修建绿化带。(郝倩 摄)

丰汇小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蔚然成林。(张群 摄)

在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候选名单中,济南不出意料入围。

“幸福”二字,一直是济南的一张闪亮名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文明创建提速提质,社会治理出实效,民生福祉有保障,在济南,市民感受到的是实打实的获得感。

1﹃小巷长﹄带动人居环境﹃大变身﹄文明实践助推人居环境改善

黑色柏油路,白色院墙,街巷规划整齐划一,门前栽种花卉,走进章丘宁家埠街道,犹如步入江南水乡,一幅幅水墨画映入眼帘……今年以来,宁家埠街道扎实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在综合评估中多次获得全区镇街第一名,7月份获得济南市镇街评估第一名。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村文明实践“小巷长”的努力。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脱贫成果是否持续巩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底色,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宁家埠街道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通过文明实践的“里子”带动农村人居环境的“面子”,将主题党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情系百姓温暖、助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4个机关党支部按照志愿服务区域每月确定1个村开展活动,形成文明实践人人夸、人居环境人人抓的局面。

怎么凝聚群众、怎么引导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点。只有把群众动员起来,让群众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自觉引领文明新风尚,才能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农村落地生根。宁家埠街道着眼于凝聚群众和引导群众,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模式,各村通过选任文明实践“小巷长”,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网络”和“密度”,实现文明实践站再到文明实践“巷”的“裂变”效应,把文明实践站的功能延伸到人居环境整治,让每个街巷环境卫生都有文明实践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如今,村庄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村民们热火朝天进行环境整治的场景,大家干劲儿十足,分工明确,有条不紊,一堆堆的杂草被清理干净了,一处处的白色垃圾被清除了。近期,结合创城工作开展,宁家埠街道依托各村文明实践站,在宣传上下足功夫,将关于文明城市创建、农村环境整治的标语做到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利用图文、展板等形式,在驻地中心大街和村庄显要位置,向群众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益广告,倡导大家讲文明树新风,做到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逐渐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近日,走进韩庙镇燕韩路上的张氏特色炒鸡店,店内整洁干净,消毒柜、灭蝇灯等设施一应俱全,食品安全许可证、健康证、卫生操作流程等规范上墙,厨房整洁有序,操作师傅都戴着口罩,80平方米的店内座无虚席,有顾客等了近一个小时还没等到空位。顾客问老板黄局圣生意红火的窍门是什么,黄老板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创卫’以来,我们按照要求,对店铺进行了全方位整改。店里干净卫生了,客人自然多了。”张氏特色炒鸡店只是韩庙镇创卫成果的一个小小剪影,全镇通过入户宣传、制定整改标准、创建示范店、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督促经营户进行整改,如今经过整治,很多商店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在济南最北小镇商河县韩庙镇的街道上,绿树繁花的沿街景观,整齐干净的建筑工地,秩序井然的农贸集市,焕然一新的村居面貌,处处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处处涌动着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收获了现代的生活理念、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商河县韩庙镇紧紧围绕“精致城镇”的目标,在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上做出的不懈努力。

商河县韩庙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村民的房前屋后比过去干净了,小城镇建设也越来越有现代化气息,村民想买的、想用的、想吃的都能在燕韩路上找到。村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越来越被村民认可,村民脸上幸福的笑脸越来越多。漂亮的成绩、亮眼的成果背后是韩庙镇全体干部群众上下同心、顽强奋战,用汗水浇灌的收获。2019年初,韩庙镇修订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奖惩办法》《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实施一系列环卫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按照干群“共商、共管、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城乡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各村成立了由环卫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低保户和贫困户三类人员组成的环卫义务工作队,通过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督促村民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实现村民共同参与村庄治理。

2出彩凤凰展翅飞

美丽乡村换新颜

走进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凤凰村,只见白墙灰瓦、绿树环绕。村东流水潺潺、村西青山环抱,一幅魅力水乡的景色徐徐展现在面前;步入村内一户“出彩人家”的小院中,院里花香四溢、室内干净有序,处处体现着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的浓浓气息。

自开展“出彩人家”创建工作以来,凤凰村村“两委”、村妇联以“魅力回乡、出彩凤凰”为主题,迅速行动,高标准规划,扎实开展工作,共创建出彩人家示范户56户,占全村常住户数的28%。该村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出彩人家紧密结合,紧紧抓住山东省特色村寨建设、山东省生态村建设、济南市美丽乡村建设、济南市文明村创建的契机,不断提升全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村民生活环境。该村先后修建了进村牌坊,提升了村庄的对外形象;完成了全村自来水改造和街道硬化工程,硬化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美化墙面3000平方米,墙头仿古安装,建成民族村寨特色;完成3户搬迁,建成东古槐树下广场,增添村民健身娱乐场所;同时完成了挡风墙建设、村委会大门改造等项目。在今年的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向村民发放争创出彩人家、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倡议书,引导村民在保证自己庭院干净美丽的同时,做好房前屋后卫生清理与保持,以小家之美助力乡村大美,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目前,“出彩人家”已在凤凰村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对村内公共环境和自家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在村和街道的帮助下,从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家庭收入和传承优秀家风入手,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积极共建文明新乡村。

驱车驶进平阴县孔村镇陈屯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村路瞬间映入眼帘,多年来崎岖不平的土路消失不见,刚刚铺设好的硬化路面四通八达,一直延伸到了村里小巷深处,一条条“幸福路”串联在一起。谁会想到,前段时间,这里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路上很少有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更别说下雨的时候群众出门了。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人们对乡村道路的第一印象,也打破了很多人想归隐田园的“美梦”。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在影响乡村整体环境面貌的同时,也成为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如何让乡村散发美丽的风采,实现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让群众不再头疼雨天,真正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通到家门口,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平阴县孔村镇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切实把农村道路修缮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根据各村道路分布特点,创新特色运作模式,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铺就惠民“连心路”,做到不漏一村,全面覆盖,打通方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

据陈屯村党支部书记楚桂珍介绍,自从户户通工程在陈屯村开展之后,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作为,村里的群众也积极主动地把村内街巷上的垃圾、违建清理出去,干部群众齐上阵。道路通畅了,群众的心也“畅通”了,村民真正实现了“出门水泥路、出行不发愁”,阻挡乡村发展几十年的泥土路一下变成了村民高兴的幸福路。

修建的是道路,连接的是民心。陈屯村修建完工的道路工程只是孔村镇15个村“户户通”工程惠民生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浩大工程的“冰山一角”。步入孔村镇的特色村庄,都会被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所吸引,这些延伸到家门口的路,连接了全镇15个村,16万多平方米的水泥硬化道路,实现了各村庄道路的无缝隙连接,组成了现代化新农村的公路网络,全面提升了孔村镇农村公路通达率和畅通度。“目前,我们镇计划实施的15个村户户通建设6月底已全面完工,并完成审计收量,总投入1500多万元。现已号召所有完工村,围绕激发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主人翁意识,尽快制定相关制度,合理安排人员,切实做好路肩养护、路面清扫和路边绿化等后续工作。”孔村镇副镇长张阳说。

3孙耿街道创城进行时精雕细琢绘就幸福生活

近日,在先行区孙耿街道辖区主干道迎新大街,园林人员拿着绿篱剪、扛着打草机,忙着对绿化苗木进行修剪。经过精心修剪后的苗木,整齐美观、生机盎然,缓缓打开了一幅美丽的创城画卷。

“现在温度适宜,降雨及时,草就长得特别旺盛。如果不及时修剪,将会影响其他绿化植物的生长,杂乱生长的草坪也影响道路绿化美观,我们会及时进行修剪。”园林人员拿着绿篱剪,一边为绿化带修剪一边说道。根据绿化植被的属性,园林人员利用专业设备进行修剪,为绿化带“凹”出精致造型。同时,对地面杂草进行清除,最后利用洒水车进行冲洗,道路变得干净整洁。每年夏季都是绿化带管理的紧要时期,易发生死苗等,园林人员每日巡查,发现死苗及时清除补苗,同时加强后期管理,定期浇水,确保成活率,保证绿化景观效果。

最近雨水增多,趁着下雨地面湿润,孙耿街道环卫工人利用洒水车对街道驻地各道路和104国道人行道进行洒水和洗扫作业,不仅达到了更好的清洁效果,也消除车辆打滑、行人滑倒的隐患。同时,用洒水车装上兑好的消毒液,对街道社区医院、敬老院、超市门口等公共场所进行防疫消毒作业,切断传播途径。夏季炎热,瓜皮、果皮、菜叶等生活垃圾不断增加,垃圾腐烂速度加快,且容易产生异味,为了减少蚊蝇滋生,保持良好的街容、村容环境,孙耿街道切实提升垃圾清运管理效能,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道路旁的垃圾石堆,商铺门前随意丢弃的废旧物品,沿街搭建的违章建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孙耿街道的各个角落正在悄然改变。如今,行走在孙耿街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井然有序地停放,沿路两侧的店铺门面整洁、有序经营,花坛上的绿植和公益广告相得益彰,保安和保洁员不时巡逻,劝导不文明行为、清扫街面。为了让家园更加美丽宜居,孙耿街道干群齐心,精雕细琢,下足绣花功夫,用行动引领文明,用双手为创城助力。4住宅增设电梯补贴到位提升居住品质

丰汇小区是济南市最大体量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小区,进入小区后,一部部新加装的电梯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感。8月20日,天桥区丰汇小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项目1260万元政府补贴发放到位,为每户居民平均节省电梯建设支出近2万元,切切实实地让居民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据悉,丰汇小区共有21栋楼、73个单元,累计加装电梯63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政策不仅是济南市的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这项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关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提高了老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是国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的重要实践。自2017年开始,济南市启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区住建局负责增设电梯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负责协调具体事宜。天桥区住建局在认真学习研判政策的同时,把这项惠民好政策给辖区老百姓宣传到点、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天桥区共完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项目备案133部,完成施工备案118部,投入使用99部,累计发放补贴2000万元。下一步,天桥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济南市的相关政策要求,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居民提供一个更为安静、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本报记者 张敏 钱堃 张群 邵明红 冯经伟 郝倩 通讯员 刘兴宇 吴莎莎 孙冉冉

新闻推荐

乡村开泉了!有诱人的葡萄和甜过初恋的桃近郊游约起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旅游旺季。但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人放弃了远途游而选择近郊游。这不,一场暴雨之后,让市区周边...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