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文化优势又有环境加持这样的夜,真美

济南日报 2020-08-19 11:14 大字

百花洲街区的夜晚充满文化气息。大明湖畔的一家书店

夜经济包罗万象,就拿小小的夜市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看法。家住长清区崮云湖街道的宋先生近日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自己家所在的小区西门经营着一处夜市,每晚11:00以后仍然十分热闹。在此处经营的一些店铺产生的噪声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影响了宋先生一家休息,他希望能够将这一夜市取缔,恢复安静的生活。家住市中区七贤街道的马先生正好相反。马先生所居住的小区附近没有夜市,他想逛夜市只能去较远的地方。马先生认为,夜市能够方便大家日常购物,也能够丰富夏天夜间生活,希望家门口也能够成立一个夜市。

夜市是夜经济发展中一个小小的业态,是否能够满足市民需求、繁荣发展,这考验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智慧。夜市看似不大,却囊括很多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从选址规划、治安保障、车辆停放,到卫生保持、音量管理……治理得好不好,决定着夜经济发展的品质和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记者从济 南 市12345 市民服务热线了解到,5月以来,市民对于夜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期待济南夜经济与城市治理更加协调发展。

夜应该是一场文化视听盛宴

章丘区宁家埠街道的王先生近期外出购物时发现,一家购物广场北侧的交通比以往拥堵了不少。这里有一处夜市,每晚都会有很多流动商贩在此售卖,小吃、饮品、小商品……各类货品琳琅满目。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商贩摊位摆放不规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通拥堵,行人想要通过往往要“七拐八拐”。接到王先生的反映后,宁家埠街道办城管科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整治,对不按照规范经营的商户给予处罚和清理,路面秩序得以恢复。

夜经济的发展,不应该只停留在吃喝购等物质层面,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看重体验性和学习性。

在大明湖百花洲街区,每到夜晚,很是热闹。二胡曲艺、剪纸艺术展示、拉洋片小剧场……市民从这里走过,更多的是享受一场文化盛宴。你可以在弹奏古风音乐的“汉服小姐姐”前穿越古今,也可以去演唱流行音乐的小乐队前轻声跟唱。每个摊位前,经营者都会热情地介绍自己的文创产品,来这里的人更多的是出于对某类物件和手艺的喜欢和热爱。与其说是夜市,这里更像是济南文化与夜经济的融合。

大明湖畔一家颇具设计感的书店内,特别的空间设计吸引了一众年轻人前来拍照打卡。书籍种类齐全,不乏市面上难买到的小众书籍,而且考虑到用户体验,别

出心裁地设计了听书耳麦装置,文化沙龙的举办让喜欢看书的市民有了好去处。

夜晚暑气消退,槐荫区的街头充满着文艺气息,和谐广场内的小剧场推出了各种主题活动和演出,顾客在购物时还能够欣赏演出。印象济南·泉世界的民俗文创也颇具人气,现场各种民俗商品吸引了市民驻足选购。夜间的济南市图书馆同样灯火通明,环境安静舒适,随处可见专心看书的市民,他们中不乏小朋友。

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夜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新期待。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注重自我提升,文化鉴赏、健身运动类的消费比重在增加。城市夜经济的发展应该拓展更多形态,才能满足市民在精神文化上的更高需求。夜应该活而不乱

如果一个区域内夜经济业态单一,过于局限于餐饮、购物等,有关交通、噪声和光污染的问题就会出现。

家住莱芜区凤城街道的王先生反映,自己家所在的周边有一条“旅馆一条街”,每到晚上就会有夜市,卖肴肉、炸串、水果的商贩较多,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每天晚上从这经过都要大费周折。

市中区的刘先生所在的小区周边餐馆较多。刘先生发现,近期这里新开了一家餐馆,门口放置了电子广告牌,夜间营业期间灯光照在居民楼上,影响了刘先生一家休息。

天桥区的任先生反映自己小区周边有个夜市,一到晚上就有摊主用外置音箱播放音乐,还有各种闪亮的灯光。“每晚都营业到挺晚,音乐声音很大,而且灯光忽闪忽闪的。对我们居民来说,夜间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休息不好,家里大人小孩第二天的状态都不好。”任先生表示,自己去夜市反映过,但没有什么效果,目前这些经营者还在这样做。

针对城市夜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交通、治安、噪声等问题,城市管理部门应该科学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同样是夜经济,商河县玉皇庙镇市民广场就井然有序了许多。特色小吃、喷泉表演、文化活动,夜晚的广场上行人络绎不绝,处处欢声笑语。热闹的背后,有一群严肃的面孔,他们是由玉皇庙镇多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的。为了防止噪声和灯光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这里严格限定了经营时间。在此期间,多部门联合值守巡查,群众有什么诉求第一时间给予解决。

在这里,各类问题都有人管。每天晚上,各部门工作人员提前入驻,环卫所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市场监管所人员对食品小吃摊位细致检查,排查隐患;派出所民警全程巡查,如果发现扰乱公共秩序、乱停车、寻衅滋事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经贸办对夜市业户统计登记,建立健全监管台账。整个晚上,各部门形成合力来维持夜市秩序。夜不仅仅是白天的延伸

夜经济已经成为了带动消费提升、增添经济活力的有效抓手。商务部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00至22:00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正是因为夜间经济综合带动作用大,在发展夜经济的同时,如何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交通治安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考验着职能部门的智慧。

促进夜经济健康繁荣发展,与城市发展、民生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拿出一套系统化的夜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夜经济不是简单的城市生活从白天向夜间的延伸,繁荣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对此,各地都在探索更好的治理方式。上海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各区分管区长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北京设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夜间“掌灯人”,由三级政府部门主管领导以及相关协会负责人担任,统筹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负责了解区域内的夜间经济运营情况、居民需求,还要根据存在的夜间消费需求提出区域内夜间经济的发展意见。

同时,夜经济要注重城市文化的体现。在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应该融入城市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在环境保护方面,要避免噪声、灯光污染和交通拥堵。现在,我们身边的夜经济已经不再局限于吃和购。各大商业街区、老城古街都更注重城市文化的体现,夜经济的产品打造越来越具有精品意识,很多夜经济业态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夜经济场所有文化、有气质,整个城市整体的品质感也得到了提升。 (本报记者 王飞)

新闻推荐

筑巢引凤打造“科创济南”

稻花香田园综合体效果图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4号燃气轮机试验厂房工程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1号综合科研楼科技是...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