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账为国家,小账为自家

农村大众报 2020-06-01 13:59 大字

“这是割麦前浇的最后一遍水,目的是改善墒情,确保麦收后玉米苗齐苗旺。”5月28日下午4点,室外温度已经超过30℃,但周之建没有像其他农村老人一样,在家里纳凉避暑,而是在地里挥汗如雨地忙活着。

64岁的周之建家住商河县怀仁镇周家集村,至今种着11.4亩地。“这是我家6口人的地,自打分地后,我就一直种着。”周之建说。老伴在家操持家务,儿子、姑娘和孙子都在外打工,12岁的小孙女还在上学,地里的活基本由他自己操持。挨过饿的周之建,对土地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我家姊妹五个,兄弟三个,我是老大,过去缺粮,真饿怕了,树叶、槐花是好东西,榆钱更是抢不着,所以我稀罕粮食,喜欢种地,离不开土地。”

挨过饿、习惯种地的老周还有一个习惯——囤粮。当地地力条件不错,配套设施齐全,小麦亩产在1200斤—1600斤,玉米在1500斤左右,十多亩地一个收获季就有2万多斤的产量。为了“藏”粮食,老周把家里的一间偏房改成了粮仓。“家里存点粮食觉得心里踏实。”老周特别强调说,“自己麦子磨的面,蒸出来的馍格外香,吃着受用。”当然,老周说他现在存粮主要目的还是等市场行情,“赶上个好行市,一下子把粮食卖出去,既能为国家做贡献,自家也能多收入不少,大账小账咱都得算。”眼看着今年麦子收成没问题了,老周才把囤在家里的1.6万斤玉米卖掉,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行情不错。

因为自家承包地与种粮大户紧挨着,老周忙活完自己地里的农活,也给种粮大户打工,干一天有80元的工资收入。

“现在能干就多干点,真到干不动的时候,再把地流转给大户,让他们再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吧。”种地很认真的老周笑着说。

编者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问题关乎国运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把14亿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针对粮食问题,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用四句话做了回应:“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他介绍,我国已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近五年产量均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库存可以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近年来,山东省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粮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连续六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去年以来,山东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我们的饭碗不仅要装中国粮,还要装安全粮。

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抓手保障粮食安全?本报记者在麦收来临之际奔赴各地,看看农民、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在实践中怎么做的,推出“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系列报道。

新闻推荐

商河农产品协会成立

商河涉农企业有“娘家”啦!昨天上午,商河县农产品协会成立大会在国家农业科技园科创中心召开。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