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济南蓝天碧水常驻的密码
水泥生产线纳入环保非现场执法电量智能监测平台。(刘文忠摄)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环境更宜居了。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工作的持续强力推进,济南百姓时刻都能感受到居住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
这些可喜变化是怎么发生的?近日本报记者全程参与2019年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力图从中探寻出济南蓝天碧水常驻的独特密码。
名贵花卉吹上了
地热“空调”
11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商河县山东鑫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温室大棚,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棚外气温仅有15℃左右,棚内温度计则显示高达23℃。放眼望去,红的、黄的,单瓣的、重瓣的,不同花色、品种的丹麦木槿长势喜人,争奇斗艳。
温室大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大棚采用地热供暖,营造出了适合花卉生长的环境。大棚内为花卉输送热空气的设备,好比居民家中的“中央空调”,可以根据不同花卉所需的环境,全自动调节供热量与供热温度。
据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山东)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井阳阳介绍,园区有花卉大棚50余座20万平方米,建有4口地热井、1座换热站,今冬供暖面积10万平方米,整个采暖季预计可节约标准煤3000吨。
将地热用于农业领域,这里是全省第一家。在济南市,商河地热资源最为丰富,可开采利用总量256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商河已开发地热供暖项目13个,可供暖面积14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4万吨。
根据《济南市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到2020年,济南市地热、热泵类(空气源、水源、土壤源、污水源等)供热面积要达到500万平方米,城区实现100%清洁取暖;城乡接合部及县城力争实现100%清洁能源。
在济钢片区,一站集齐多种新能源采暖方式的济南热力集团睿冠能源站吸引了记者一行。以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主,采用燃气热水锅炉供热系统、原生水污水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低温相变蓄热系统、电极锅炉蓄热系统、熔盐蓄热系统、长输管网供热系统、地岩热系统供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冷水相变供热系统、发热电缆供热系统等10种供热方式,这个能源站可为周边86万平方米建筑供暖,实现了一网多源、多能互补、全网调控、精准供热的目标。
小清河水质实现了“三级跳”
印象中的污水处理厂都建在地上,净化池中,污泥浊水上下翻腾,远远就能闻到阵阵臭味。11月15日上午,记者在华山片区南卧牛山东侧看到了一座不一样的污水处理厂。
这个日处理能力3万吨,可服务14.6平方公里、15万人的污水处理厂,是全市首个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外观犹如花园,净化池像盖楼房一样一层层垒在地下,占地面积小不说,还没有一点异味。
通过预处理+AA0+MBR+紫外线消毒污水处理工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现已满负荷运行的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优于协议标准,对改善小清河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是济南市对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要求。完成31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大大减少小清河污水流入;建成7个污水处理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29.1万吨;新增雨水管线27.5公里、污水管线39公里;加强排水排污管理监测……据市城乡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唐瑞钦介绍,通过这些努力,小清河辛丰庄断面水质今年实现了“三级跳”:1月24日由劣Ⅴ类提升到地表水Ⅴ类标准,5月1日提升到Ⅳ类,9-10月为Ⅲ类,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水清”目标基本实现。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让济南的水更清,济南还在陆续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年底前建成东客站、唐冶片区一期、玉顶山3座污水处理厂/站,新增处理能力13.6万吨,明年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站,再新增处理能力9万吨;力争年底前完成水质净化一厂、二厂连通工程;继续有序推进小区院落雨污分流;加快完善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强化河流断面水质目标管理……
“电侦探”闸住企业排污阀
面对众多排污企业,如何才能精准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没有开启治污设施?遇到重污染天气,如何及时知道企业有没有严格落实限产、停产措施?完全靠环保执法人员一家家企业去看去查,效率低下,也很难做到全覆盖。
“通过在电线上加装一个小‘卡扣’,就能对企业生产设备用电和治污设备用电进行实时监测。仅要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远程知道企业有没有按规定启用治污设备,有没有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关停生产设备。”在济南世纪创新水泥有限公司新材分公司,济南环保非现场执法电量智能监测平台正在运行。
济南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控中心副主任孙开争介绍,通过这个平台,执法人员可以对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用电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对治污设施运行异常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和执法处置,对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平台在全国首创无源绿色传感技术,创新性开发了微功耗电流感应传感器,实现不用外接电源“零用电”下即可对各种设备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治污设施未正常运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生产负荷降低不满足减排要求;错峰生产期间未停产;因停电、设备故障、人为干扰或其他方式导致数据缺失。出现以上情形,平台会自动推送报警,成为助力环保精准执法的“电侦探”。
环保非现场执法智能电量监测平台为科学治污、高效治理、精准执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从全市中小企业中选择311家首批安装环保智能电量监测装置,实现了对893条生产线的智能电量监测,并试点开展餐饮企业油烟治理电量监测。
济南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这一举措,建立了企业、区县、市级报警联动制度,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从随机执法到精准执法的转变,把济南区域绿色生产监管提升到了全新境界,推进了全市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精准定位不让挖掘机乱跑
济南2017年度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非道路移动机械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贡献率分别为9.4%、13%,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占总量的20%,成为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飞跃大道一处工地上,作业的挖掘机等大型机械都被贴上了一张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采集卡,并安装了远程定位装置。辨认采集卡上的编码,可以知道该机械所处的排放阶段。这是济南市大力推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的一部分。
据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监控中心主任李建义介绍,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用于非道路上的,自驱动或者具有双重功能,或者不能自驱动但被设计成能从一个地方移动或者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机械。常见的钻探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叉车等工程机械,甚至火车、飞机、轮船,都属于非道路移动机械。
长期以来,这些非道路移动机械缺乏管理,加之工作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强、使用时间无规律,导致底数不清、污染物排放状况不明。实施编码登记和远程定位,可全面掌握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排放状况、施工位置、工作状态,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7月,济南在省内率先启动这项工作,截至目前,已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8145台,核发环保号码6737个,完成号码喷绘2441台,安装远程定位装置1511台。
为强化日常监管,市生态环境局将组织开发济南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管理信息系统和手机执法APP,便于各职能部门实时查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及时对禁区内使用高排放、未编码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快立法进程、调整低排放控制区、严格监督检查等举措,切实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本报记者刘文忠)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0日讯(记者郝磊)11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良带领立法调研组一行到济南市商河县、济阳区实地调研养老服务...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