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游,演绎强村富民交响曲

济南日报 2019-09-16 11:25 大字

泉水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全福农庄初次亮相就吸粉无数。(吕传泉 摄)游客在采摘。(王宝静摄)鹤鸣湖七彩庄园游人如织。(李冬阳摄)灵岩村位于长清区万德街道东北部,千年古刹灵岩寺就坐落于该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从古至今人们所向往的惬意隐居生活。蓝蓝的天,氤氲的云,崇山环绕,青翠碧波,勾勒出一幅大美乡村的绚丽画卷。随着近郊游的火爆,乡村田园游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首选。而乡村旅游,也成为济南众多乡村实现振兴梦的有力抓手。

泉水文化旅游节狂吸粉 乡村经济添活力

“在今年洪范池镇泉水文化旅游节的主会场全福农庄,一个月的时间里,前来就餐的人数就超过了1万人次,这个数字超出了农庄投资人的预期,也超出了我们镇上的预期,毕竟这是全福农庄的初次正式亮相。”9月8日,在第七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平阴分会场全福农庄,一场中式婚礼表演正在这里举行。说起今年8月10日开幕的洪范池镇泉水文化旅游节,洪范池镇党委书记凌丽坦言,“旅游兴镇”是洪范池镇一直以来的工作思路,该镇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优势和泉水资源,政府搭台举办泉水文化旅游节,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洪范,走出一条洪范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瞄准平阴生态旅游名镇的目标,近两年来,洪范池镇围绕旅游资源开发,整理出版了洪范池镇碑刻、齐鲁名镇志系列丛书《洪范名镇志》;累计投资1000万元,分别对南崖古村、于林等进行修缮;打造了丁泉村、白雁泉村和全福农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并借助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建设了两条美丽乡村示范路线。

凌丽还记得,那个时候,很多游客来了之后,在泉水边、在苹果园里游玩采摘后,很多人中午都找不到吃饭的地方,索性奔到了邻近的东阿镇就餐,使得开幕式那一天的东阿镇各大小饭店全部爆满。这样的尴尬如今基本不会再遇到。新建成的全福农庄可以同时接待近200人就餐,加上流水席,接待能力会更大。周边丁泉旅游度假村、白雁泉村也具备了就餐和住宿的接待能力,这些都是各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

另一个积极的带动体现在洪范池镇林果种植上。有人说,洪范池镇举办泉水文化旅游节,带动最火的就是该镇瓜果梨桃的采摘,最为受益的就是洪范池镇的老百姓。

泉水文化旅游节举办的8月份正是各种桃子上市的季节。一大早,在闫庄村闫允林的桃园内,便涌进了很多周边地区的游客,有亲子游、自驾游,也有携全家老小一起来的,他们是慕名专程赶来采摘桃子的。一位来自平阴的企业负责人说,他听说洪范的桃子好吃,想为员工发点福利,第一时间赶来摘桃,主要是冲着洪范桃子口感好,甜而不酸。

“去年泉水节期间,正好我种植的桃子上市,一天能卖1000多斤。要是放到以前,三天也卖不了这么多。桃子不耐储存,以前最怕的就是桃子卖不出去;现在不愁卖了,天天都有很多游客来采摘。多亏了党委政府举办的这个泉水节,洪范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俺们老百姓也跟着受益了。”闫允林一边为游客称桃子,一边高兴地说。

以泉水文化旅游节带来的高人气为契机,洪范池镇的林果种植也告别了过去只有苹果、杏、核桃“老三样”的情况,如今已经发展了奇异果、樱桃、冬梨、软籽石榴等附加值高的新鲜水果,形成春摘樱桃、夏摘桃、秋摘苹果、冬摘梨的多元化种植。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8月10日泉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到9月10日闭幕,洪范池镇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创下新高。

依托河流风景带,乡村游如火如荼

河道蜿蜒、河水荡漾、白鹭嬉戏、林果飘香,这样的徒骇河让人流连忘返。依托这样一道天然风景线,融入农业休闲采摘元素,打造“一河七园”乡村旅游观光带,是近年来济阳区垛石镇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河”即徒骇河,“七园”即番茄花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梁氏庄园、如意采摘园、胜源梨园、善耕缘、金镜柿园。其中,善耕缘农耕文化产业园二期建设已完成;梁氏庄园完成了国家2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评审;金镜柿园成功举办了十届柿子文化节。该镇旅游设施进一步得到提升,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乡村旅游正在换挡升级。此外,该镇还规划完成了“垛石慢城”“济北水乡”田园综合体建设方案,拉开了都市农业发展格局,为全镇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垛石镇注重创新特色节庆采摘活动,目前已经策划组织了十届柿子文化节、多次梨花节、农民丰收节、桃花节等。这些“节日“的成功举办,为垛石旅游营造了声势、增加了人气。仅2018年,该镇游客接待量就突破10万人。

节庆期间,该镇还通过举办农土特产品展销会,让垛石驴肉、纯浆豆腐皮、仲秋红蒸食大枣等农特产品参与推介展销,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垛石农产品知名度。垛石驴肉、纯浆豆腐皮被评为“济南市名优风味小吃”,垛石番茄荣获第十九届绿博会金奖、济南首届“十佳最受欢迎品牌农产品”称号,并亮相2018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深受游客欢迎。

垛石镇还坚持实施“旅游+扶贫”,如后王村等贫困村依托扶贫大棚发展旅游采摘项目,在提高瓜果蔬菜品质与价格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实行“旅游+体育”,策划了徒骇河金秋盛“柿”采摘跑活动,吸引数千名骑游爱好者、慢跑爱好者前来参赛;实施“旅游+文化”,通过对徒骇河沿岸及大赵柿子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已提炼出禹王功浚徒骇河、燕衢通于垛石桥等八大旅游文化主题。同时,垛石镇还将董家伞棍、垛石迷戏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台面,让游客在赏花、摘果的同时,领略垛石镇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当地风土民情。

独特“鹤鸣湖模式”,孕育产业融合妙招

近年来,商河县张坊镇立足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借助“鹤鸣湖七彩庄园”旅游产业资源,探索乡村振兴的“鹤鸣湖模式”,促进了该镇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

鹤鸣湖七彩庄园是张坊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区域乡村振兴事业的核心。2017年以前,鹤鸣湖七彩庄园的总经理杨文灯打算要放弃经营不善的园区,但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杨文灯又逐渐树立起了信心。两年以来,园区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丰富旅游项目。同时,在镇党委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鹤鸣湖兼合式党支部,杨文灯任党支部书记。兼合式党支部作为传统的、固有的党建模式的有益补充,极大地释放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自成立以来,该支部与周边村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旅游发展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以鹤鸣湖为核心的支部联建模式。2019年,鹤鸣湖七彩庄园相继成功举办了滑雪节、植树节、端午捕鱼节、重走长征路等旅游活动8次,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带动了周边村在农产品销售、用工、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全县旅游发展的靓丽名片。

2019年,杨文灯在园区内重点实施了中华鲟人工养殖项目,目前已建成养鱼池24个,投放鱼苗25万尾。养殖区的建设既吸引了一批养殖技术专家,又带动了周围群众就业,培育了一批掌握养殖技术的新型农民,促进了乡村人才振兴;另一方面也填补了商河县养殖鱼类空白,在中华鲟文化宣传、养殖观光、餐饮等方面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文化、产业振兴。

2018年,与鹤鸣湖一湖之隔的老窦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济南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借助政策东风,张坊镇集中打造乡村振兴“鹤鸣湖模式”。该镇采用“企业+群众+政府(村‘两委’)”的模式,通过打造以“鹤鸣湖+老窦村”共计1500亩土地为核心的互生共荣的田园综合体,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产业振兴带动促进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老窦村支部书记豆明胜在这场重要的变革中承担起关键的角色。早在之前,老窦村就与鹤鸣湖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土地租赁、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共同发展基础。在乡村振兴大趋势下,豆明胜紧抓时代机遇,带领村“两委”先后赴临邑、聊城等地考察,回村后和村内几个流转大户共同商议,并带头连夜流转土地50余亩,发展种植地瓜产业。如今老窦村地瓜种植产业已初步试验成功,下一步将扩大种植规模并发展二产加工业,形成集原有核桃、葡萄种植为一体的产业片区,现已纳入全县乡村振兴规划蓝图。

该镇以鹤鸣湖、老窦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在红色研学旅游、滑雪、捕鱼、采摘、农产品种植与加工等方面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了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村庄巧赚“风光”钱

灵岩寺外的灵岩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去年至今,该村依托灵岩寺主体旅游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对灵岩寺外的大佛山、滴水崖、檀抱泉、透明山、文王寨等八个景点进行挖掘、修复和建设,成立了大佛山旅游景区,以此助推乡村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村“两委”凝心聚力,在旅游景区建设中,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量化管理,各负其责。建设工地上,党员干部群众一块儿搬石头和水泥,一块儿吃在山上、干在山上;一块儿植花种草绿化村庄;一块儿肩扛人抬小车推,将用电设备运到400米的高山上,解决了用电问题,加快了景点建设速度;一块儿打井挖沟,埋地下管道,建蓄水池,让村民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俺村的党员干部,不分职位高低,在村支部引领下,凝心聚力创大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按制度要求办。村民自治、民主议事已坚持了二十多年了,大家都积极为村里提建议、出点子。支部有事开会共商讨,件件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70岁的村民赵吉庆说。

自去年开始,该村依托灵岩寺主体资源,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放在了首位。“咱守着灵岩寺,捧着金饭碗,可不能要饭吃,要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在强村富民上下气力。”在村民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马永奇说。经过市场考察,村党支部决定把灵岩寺外的自然景点和历史文化进行挖掘、修复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发布信息,招商引资,注册成立了灵岩村大佛山旅游景区。以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引进资金400万元,吸纳150户村民入股400多万元,村里投资400多万元,对8个景点进行修复建设。目前,文王寨观景台高空栈道和4公里的环山石板路铺设已经竣工;50米长的玻璃栈道、老虎窝、檀抱泉、滴水崖等景点以及网围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计划2019年下半年正式对外运营开放。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乡村旅游成为集体和个人经济双赢的“绿色银行”,后劲十足。

良好的投资环境还使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很多村民在路旁办起了酒店餐饮,栽植“灵岩香椿芽”树20多万株,让资源变产品。村民康其国回村后,流转土地700亩,把当地野山菊进行移栽驯化,建起了“灵岩御菊”种植基地,注册了“晋康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安置剩余劳力60多人,特别是一些留守妇女,都在他的公司打工挣钱。公司生产的御菊食品很受市场欢迎,短短四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灵岩御菊”食品也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在的灵岩村,村路整洁,绿树成荫,屋舍有序。昔日的陈旧村落,已成为生态、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每天晚上文化广场人很多,灯火通明,很热闹。”妇女主任赵艳琴高兴地说,“这些年村民手里有钱了,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且环境也美了很多。住上了楼房,现在又发展乡村游,村民都有股份,日子不比城里人差,感觉很舒心。”

(本报记者李冬阳冯经伟王宝静邵明红通讯员孙国栋刘亮荣隋继泉)

新闻推荐

商河庆祝新中国70华诞摄影大赛启动

商河县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主题摄影大赛活动。活动以商河县花博会、农博会为契机...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