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鞭鼓舞:从街头走向舞台

济南日报 2019-06-13 11:32 大字

身背腰鼓舞起来。

6月5日,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赛中,商河县花鞭鼓舞队力克群雄,获得比赛第一名。比赛中,商河县的花鞭鼓舞代表队第一个登场,只见花穗飞舞、鼓舞飞扬,24名队员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继福的带领下,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精彩的表演博得阵阵喝彩。

花鞭鼓舞流传于商河一带,从旧社会走来,原是穷艺人乞讨卖艺的工具。据老艺人口述,光绪二十九年(1903),当地王立礼、王文义两兄弟在北京卖艺时,拜流浪在京的艺人李桂珍、李明雄兄弟为师,学会了花鞭鼓舞。王氏兄弟回乡后苦练技艺,并把花鞭鼓舞传给了当地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花鞭鼓舞称为花鼓,1949年后专业人员称它为花鞭鼓舞。表演时,艺人身背腰鼓,双手各持一尺多长的花鞭,鞭头用牛皮结成疙瘩,双边同时挥舞,变换各种姿态,鞭头击中鼓面中心,打出各种花点,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花鞭沸腾似金蛇狂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鼓音咚咚,像战马奔腾,使人情绪振奋,人潮沸腾。表演有前八步、后八步、鹞子翻身、鲤鱼跳龙门、古树盘根、张飞骗马、苏秦背剑、二龙吐须、金丝葫芦、菊花盖顶、黑狗钻裆、就地十八滚等30余种。后来,专业工作者把花鞭鼓舞视为宝贵的舞蹈创作素材,曾多次挖掘整理,经过创作,使花鞭鼓舞无论是在鼓点的变化、挥鞭的姿态还是腿部的动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花鞭鼓舞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花鞭鼓舞得到更多百姓的喜欢,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承这一技艺。另外,花鞭鼓舞作为非遗项目,受到挖掘、保护。花鞭鼓舞国家级传承人张继福多年来一直在当地免费传授该项目,村里有10多个十来岁的孩子跟着学习,每逢过年,这支花鞭鼓舞队都会出现在村镇的文艺汇演中。2018年8月,为扩大花鞭鼓舞的范围和影响,商河县文化馆公开选拔学员,由张继福亲自传授。此次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这支花鞭鼓舞队,就是从学员中选拔组成的。

另外,张继福还在张坊乡希望小学和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义务为小学生传授花鞭鼓舞。目前,两所学校都成立了花鞭鼓舞队,多次参加县汇演并获奖。今年开始,张继福又受聘于贾庄镇甜水井希望小学,短短半年,孩子们已经可以登台表演。(撰稿/本报记者 陈炜敏 供图/济南市文化馆)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

花鞭鼓舞势飞扬,鼓乐铿锵传四方;

百年历史有传人,传承技艺教学忙。

新闻推荐

麦香夏收忙 余音润心田济南日报党员走进北赵村关爱农村儿童

自始至终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欢笑。本报6月11日讯(记者陈加宝)夏日炎炎,正是麦收季节。“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