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找寻基层中的“最美青春”

济南日报 2019-04-29 11:32 大字

孙春潇(右)在工作中与村民进行交流。(李冬阳 摄)

秦亚超(左一)主持老洼村主题党日活动。(王宝静 摄)

褚福生(左三)带领同事为商户发放经营规范宣传页。 (张素芬 刘桂芹 摄)

济南市各区县的街道、乡镇、社区、贫困村等一线基层工作岗位上,活跃着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做事充满激情,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在贫困村中任劳任怨,面对困难群众又透露着温情。在这些基层工作岗位上,他们有着一股与他们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稳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深入基层,找寻那些最美的“青春榜样”。一名90后基层干部的

“多彩”青春

——记商河县殷巷镇党政办公室孙春潇

孙春潇是商河县殷巷镇党政办公室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2017年9月,她通过公务员考试从淄博来到殷巷镇。刚开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陌生的道路,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所适从。从外来到融入,从新来到稳定,需要一个过程、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在单位领导的关心,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下,让孙春潇的工作从陌生变得熟悉,也逐渐融入到殷巷镇这个大家庭之中。

乡镇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远远没有同龄白领那般优越,但是在这里,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单位“前辈”和同事的帮助下,她看到了奋不顾身的自己,看到了奋斗的意义,她也由一个基层的新兵逐渐成长起来。

“西王集村有贫困户6户、8人,宋传美患有肝病,没有工作能力,两口子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家里的两亩半地;王德成是孤寡老人,患有腿疾,平常只能靠低保和捡垃圾维持生计……”对所帮包的贫困户的信息,孙春潇都了如指掌。这是因为她第一次下村整理扶贫档案的时候,被困难群众的的生活状况深深地震撼到了。从那以后,孙春潇只要有空就往村里跑,与贫困户聊天讲扶贫政策、致富门路,送生活日用品等。村党支部书记常常拿这事儿和她开玩笑:“小孙,又回家了?”她总是笑笑说:“叔叔阿姨们又想我啦。”正因为脚上沾了泥土,她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曾经有一次党建系统调整,需要对新旧两个党建系统的党员信息进行整理,可是由于旧的党员管理系统中党员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存在错误,只能在2000余名党员里一个一个人工核对。“虽然我不是党员,可是党建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哪一个都不能出错。”三天两夜,孙春潇最终完成录入工作,她也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些细致琐碎的工作,她变得更加有耐心。

水源地巡查路上的

那群年轻人

——记历城区彩石街道网格化环境监管队

站在历城区彩石街道讲书院村一处山顶往下望去,在群山当中的盘山公路如一条随意散落的丝带般蜿蜒,最窄的路段只能让一辆车单独通过,水源地巡查的面包车谨慎地在山路上行驶,让人始终担心前方会出现会车的状况。

近日,历城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彩石街道网格员进行水源地巡查。街镇网格化环境监管队伍是历城区近两年组建的一支队伍,大多由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成,其中不乏95后,他们活力四射,富有干劲,给基层执法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午9点35分,行驶了23公里的巡查车才到达讲书院1号水源地的附近。讲书院村水源地共有7个,位置分散,车只能停在半山腰的公路上。网格员采集经纬度、上传巡查图片、记录周边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工作,看似简单的流程,网格员们却没有一丝懈怠,从近景到全景,从拍摄到集体审核,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顺着1号水源地的山路,网格员们徒步上山十多分钟后,来到2、3号水源地。在2号水源地,网格员发现水源地公示牌出现了损毁的状况。“95后”网格员崔志琳扶起倒在一边的公示牌介绍说,这里的水源地大都在半山腰,公示牌很容易被大风吹倒。

从3号水源地下来后,网格员们徒步走过陡峭的山路,山间的碎石以及路边肆意生长的杂草,让人的脚下不时地打着滑。像这样的山路,网格员们每月要走好多次,不管是酷暑三伏还是数九严寒,他们总是风雨无阻。

网格员的工作却并不只是巡查水源地,无论是在取缔核查“散乱污”、“低空排烟设施”期间,还是应对重污染天气停工停产检查期间,抑或是在省市区部署安排的专项工作落实期间,都随处可见网格员奔波的身影,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监管主力军。

基层中的那抹“红色基因”

——记长清区马山镇小崔村“第一书记”吕建昆

从一名守边12年的军人到一名国家机关工作者,再到一名勇挑脱贫攻坚重担的“第一书记”,虽然脱下一身戎装,却依旧英姿飒爽,用赤胆忠心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奋进之歌。她就是区妇联副主任科员、长清区马山镇小崔村“第一书记”——吕建昆。

吕建昆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是个典型的“80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有国才有家,国安家才康宁。在父亲的教导下,2000年父亲转业那年,吕建昆也穿上了心仪的边防绿,来到了祖国边陲新疆。并且在部队,她遇见了“那个最好的他”。

2011年,她转业到区妇联工作。在单位,她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苦活、累活抢着干,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2018年,受组织派遣,吕建昆到马山镇小崔村担任“第一书记”,就像当年父亲一样,她把部队“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好作风带到村里。从城镇走进乡村,从机关融入村民,为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她不顾手术后身体的虚弱,仅用两天时间走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吕建昆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执着扑下身子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建设基础设施,抓班子,带队伍,强产业,树民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她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闺女书记”。

在她的努力下,先后协调各类扶贫资金300多万元,美化了村容村貌,解决了灌溉难题,建起了幸福院,硬化道路9条、16000多平方米,实施自来水“户户通”,让村民喝上了甘甜洁净的“放心水”;流转土地270亩种植白皮松,一年下来为村集体创收10多万元;村里组建了巾帼健身队,一到晚上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就热闹起来……谈起村里的变化,吕建昆说,“我的心里流淌着红色基因,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把它传承到哪里。”

让青春在社区尽情飞扬

——记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滕飞

2011年,时年30岁的滕飞刚刚当选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时,社区办公面积只有不到20平方米。小小的房间摆了6张桌子,靠墙摆放着两张接待客人用的旧沙发。多年来,他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有效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组织力;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作用,着力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探索完善协商民主机制,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的新路。

为了把居民群众也紧紧地凝聚在社区党委周围,滕飞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力求通过为群众排忧解难来赢得居民的认可。但起初并不顺利,吃了很多“闭门羹”,滕飞考虑主要原因还是群众不信任。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他没有气馁,把那些开发商不愿管、物业公司管不了、居民群众怨气大的问题,主动揽过来由社区党委解决。他带领大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协调解决了违章建设、垃圾楼设置、房屋维修等一大批棘手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滕飞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跑遍辖区楼宇,积极争取支持,联合100多家“两新”组织成立了“名郡俱乐部”,以“居民真正需要”为切入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在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列出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两张“清单”,开展“订单式”服务,分民生保障、休闲文化、公益服务等内容进行打包,由俱乐部成员单位认领承办。目前,名郡俱乐部可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法律援助、餐饮住宿、金融咨询等14大类400多项免费或低偿服务。

扎根基层书写别样青春

——记先行区崔寨街道老洼村秦亚超

“我家住在村委会后面,小秦晚上就住在村委会,每天晚上村委会都亮着灯,他在办公室整理村里的各类材料,不忙的时候会来找我聊聊天,我们已经真正把他当成老洼村的一员了。”先行区崔寨街道老洼村一名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这名村民口中的“小秦”就是秦亚超,今年25岁的他在2017年参加了山东省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现任先行区崔寨街道老洼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职后,他扎根基层,多走、多看、多问、多听,了解民意,吃透村情,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不断学习进步,赢得了基层广大干群的信任与好评。

“先爱农村,才当村官;先当村民,再当村官”,这是秦亚超常说的一句话。对于一直在城市生活、上学的他而言,之前对农村知识了解匮乏。

入职后,为更好地摸透村情、培养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他就每天晚上都住在村委会。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去“串门”,与乡亲们交流,熟悉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白天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他主动到农田里了解各类农业知识,从近乎“五谷不分”到熟悉各类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与成熟程度。如今,老洼村村民在茶余饭后常会提起“小秦”,在村民眼里,他已经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

老洼村是市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作为一名贫困村的大学生村官,秦亚超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他配合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利用上级公益事业基金,新建文化健身广场近千平方米,修缮路灯数十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光玉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为村集体实现持续增收积蓄力量;联系协调相关医院到村开展义诊,并积极宣传上级医疗扶贫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解决村民就医难题。他还持续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巩固脱贫成果。经过持续精准帮扶,目前老洼村贫困户仅剩12户,贫困村完成“摘帽”。

勇做城市管理的忠诚守护者

——记天桥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纬北路中队火车站办公室褚福生

对于褚福生一家来说,4月25日是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因为他们要选回迁房。然而,选房现场,褚福生却缺席了。

和往常一样,这次的“缺席”,依然没有紧急任务,没有特殊的工作安排,只是因为褚福生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当甩手掌柜当惯了,但凡能推给妻子的事情就推,火车站片区大,人手紧张,感觉有太多事需要处理,不在这里,总觉得不放心、不踏实。”

褚福生,天桥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纬北路中队火车站办公室负责人,干“城管”工作已经14年。清理占道经营、整治露天烧烤、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拆违拆临、取缔夜市等,这些年济南“蜕变”经历的,褚福生也在经历着。因为这些就是他的工作内容,而日常繁杂的事务,让他的容貌明显超出实际年龄。

执法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褚福生都始终贯彻落实局里提出的“敢担当、讲原则、守纪律、有温度”要求。在违法抗法人员面前,他不卑不亢。遇到一些困难群众或者特殊情况时,他也会想尽办法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减轻负担,找新出路。

最近,火车站区域综合整治办公室全面推进“暖心火车站”打造工作,在东接站口、售票厅、非机动车棚等11个地方设置便民服务点,值班人员实施“一岗多职”。褚福生和同事们忙着送政策进企业、进社区提供上门服务。“我们还给每个人配备了雷锋包,里面有晕车药、创可贴等应季用品,随时准备为旅客服务。”褚福生说,其实,他们现在不仅是城市管理者,更是服务人员。

但是对于家人,褚福生却深感愧疚。每周休息半天已经算“很奢侈”,这让他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尤其是孩子。尽管如此,他依然无怨无悔:“工作总得有人去做,群众把城市管理的重任交给我,那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担起这份责任!”(本报记者 钱堃 李东阳 张素芬 王宝静 邵明红 黄佳杰 张敏 张龙)

新闻推荐

山东认定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济南市商河县等26个种子基地为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