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新旧动能转换一线探访这些园区、企业的转换路径

济南日报 2019-04-08 11:32 大字

琦泉集团董事长董统玺(右一)与日方签约。济钢创智谷济北智慧住居科技城效果图

编者按 近日,全省重点工作推进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第二次现场观摩会圆满结束。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要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置身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要敢想敢干才能赢得先机。进入2019年,济南的众多园区、企业当中,又涌现出哪些新产业、新模式?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新跨越?本期“经济脉动”将视角投向新旧动能转换。

招才引智助力产业兴盛

四月的第一天,济南花开正盛。位于商河县玉皇庙镇的中信泰富特钢济南悬挂机械有限公司,几位特殊客人正在考察。领队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芮玉奎,他的老家就在玉皇庙镇。通过年初的“双招双引”座谈会,芮玉奎与老家的联系变得紧密起来。“这次回来,是为了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我希望利用自己了解的资源平台,为家乡出份力。”

一旁的玉皇庙镇党委书记李孝玉很高兴,在芮玉奎的协助下,一起受邀到玉皇庙考察的还有北京现代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智库领域社会服务机构、北京现代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大家一起努力,促成院士工作站落地。“玉皇庙民营经济产业园是县政府批准成立的产业集聚区,近百家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很多企业面临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压力,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积极利用双招双引纽带,请在外工作的优秀人才牵线搭桥,助力全镇跨越发展。”李孝玉说。

产业兴,城镇活。眼下,处于产业蝶变转型中的槐荫区正在以“双招双引”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力推进“康养名城活力槐荫”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此,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浪头的槐荫态度明确:慢不得,等不得,含糊不得。

精确引才的槐荫,产才融合实现新突破。近来,3.2万平方米的精准医学孵化器全面启用,休斯顿海外人才工作站启用,构筑起医疗康养名城的人才新高地。多方聚才的槐荫走出去请进来,与曼彻斯特大学签约共建石墨烯打印研究院,市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团队在大赛结束后36天便在槐荫注册。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为此,槐荫启动实施“智汇槐荫”人才系统工程和产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在打造近悦远来的政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组建75人的服务专员队伍,面向人才推行“1对1”“精准式”服务。

科技创新铸就高质量发展

最近,济南经济开发区好事连连。园区3家企业的3个创新项目进入省级科技创新支持计划。这是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从产学研合作、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支持区内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开展创新行动取得的成果。

在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袁长奎看来,经开区要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加大人才、科技要素的投入,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现有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动企业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开区建立产学研全链条深度融合机制,为企业提供丰富稳定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平台作用,构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桥梁。此外,经开区还建立企业项目申报服务队伍,实现企业创新与扶持政策的精准对接。2018年,开发区发放各类政策汇编、明白纸500多份;组织企业参加政策宣贯活动6次,企业参加总数量超过90家次;全年成功申报各类市级及以上创新项目36个。

作为传统工业区,天桥区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力点,为全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树标杆。

对规模大、有技术积累沉淀的企业积极引导其向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转变;对于较低端的传统企业,更多地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同时,天桥区通过优化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和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流程,实现申报零跑腿,鼓励企业多渠道、多方面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新技术,推进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大加计扣除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协调税务、财政部门,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享受加计扣除政策,让好政策引导和反哺企业创新创造,提升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提高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针对性。

为引导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人才培育合作关系,天桥区通过委托培训、进院校学习、短期培训等形式培育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培育人才新途径。在技术工人培养方向上以智能制造为导向,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打造信息化、工匠型、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腾笼换鸟赢得新生机遇

2017年7月8日,济钢集团在济南的钢铁生产线全面停产。

关停不代表谢幕。鲍山街道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在济钢片区加速建设创智谷双创平台,打造专业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实行一条龙式服务,帮助企业招商策划,助力济钢创智谷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专业全孵化链条,推动企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同时,以近3200平方米的济钢宿舍为载体,打造集科创办公、众创空间、公共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等于一体的具有互联网孵化特质的青年科创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双修”示范区,济钢老厂区拆除后,济钢片区将实现腾笼换鸟、涅槃重生,以生态为要旨,系统打造绿色空间,与新东站片区、白泉湿地公园绿廊联动,构建以产业遗址公园为区域绿芯、多轴放射、一环串联片区、三大公园点亮特色的现代城市风貌。同时,留存城市工业记忆,注重活化利用,与展览、文创等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与省会城市的经济形态相衔接的产业发展空间。

此外,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鲍山街道着力打造济南东站、梦想小镇等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积极培育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金融特色品牌建设,加快形成工业北路鲍山发展隆起带。

创新模式造福一方群众

一直以来,日本乡村能源利用模式备受世界推崇,其在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处理,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政策法规、技术开发、试验研究、商业应用等方面的成功做法被广为借鉴。在日前举行的山东(东京)投资合作交流会上,为深度融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新农村的能源利用新模式来解决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等问题,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山东琦泉集团、亚太循环型社会推进机构(日本)共建“山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海外创研中心”项目,在日本东京正式签约。

除了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发展的几大产业上孵化培育领军企业,海外招才引智100人外,海外创研中心的另一大使命就是借鉴日本“一村一品”乡村发展模式,一年内投资1000万美元在济南市商河县和菏泽市郓城县打造两个循环经济示范村。其中,位于商河县的示范村将在近期率先启动。

熟悉农村的人都对“三大堆”再熟悉不过,在提升城乡品质的环境整合整治中,“三大堆”放在哪儿都是多余的。在山东琦泉集团重点推进的循环经济示范村中,利用独创的“五位一体”农村分布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垃圾堆、柴草堆、畜禽粪便堆都将从人见人嫌的废弃物变身为进入发电锅炉的燃料或天然气,进而转化为村民日常使用的电能、暖气或做饭用的燃气。再辅以风、光、互联网,实现一个村镇内的电、热、气供给全部变为清洁能源。

作为一家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山东琦泉能源集团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位列山东第一、全国第三,运营生物质装机容量达到530兆瓦,每年消耗秸秆5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0万吨。在此次提出打造循环经济示范村、助力齐鲁乡村振兴之前,2014年,山东琦泉集团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商河生物质电厂建成,已经消耗了周边大量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蒜秸秆等农林废弃物。

借鉴日本乡村能源利用“一村一品”模式,琦泉集团又把目光投向正在谋求振兴的广阔乡村。这里既是生物质燃料的来源,又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处理、农林垃圾围村等生态环境问题,以试点村为突破口,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后,乡村生态振兴将更有底气。相关新闻两大重磅项目助推济北开发区动能转换

日前,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山东)分中心、少海汇智慧家居科技城先后落户济阳,使济南济北经济开发区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再次取得重大进展。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山东)分中心项目将打造先进制造人才发展智库,逐步开展先进制造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领域的人才培育和发展工作,研究制定人才培育标准体系,每年定期发布人才白皮书。项目还将搭建先进制造国际交流平台,每年在济阳区举行国际多方参与的论坛或会议,并共建先进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少海汇智慧住居科技城项目是济阳区投资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主要致力于研发推出智能家居终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解决方案与核心产品。目前,一期车间已完成基础施工,计划安装12条生产线,建设亚洲最大的智慧住居4.0工厂,打造一处以智能物联家居为核心,引领高端智慧生活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园。

(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何晓艳)文/本报记者 韩霄鹏 冯经伟 李冬阳 邵明红 张 龙 张 敏

通讯员 韩 春 张菁杰 马德民 朱成龙 王圣军

新闻推荐

商河县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3月25日,中共商河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商河县37个党政部门的“三定”方案,并以县委办、县府...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