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商街道以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激活为乡村腾飞“添新翼”
唯有一往无前,方能破茧成蝶。近年来,商河县许商街道坚持依城发展、为城服务的理念,发挥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开发生态采摘游等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在农业体系提质上下功夫,在农业产业增效上求实效,让产业振兴成为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翅膀。
基建工作扎实做细夯实产业振兴基础
“家门口这条路以前坑坑洼洼的,一刮风满天土,出行非常不便。现在好了,把路修到了家门口,道也好走了,下雨也不沾泥了。”8月2日,许商街道张小庄村的村民张朝清在村里乘凉,谈起村里今年新修的道路,满心喜悦。
近年来,许商街道建设改造了S248至蒋家等12条通村道路,打通了21个村与周边乡镇、邻近村庄的断头路,成为群众的民生路、幸福路,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与此同时,马官寨村等12个村的连片治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项目涉及铺设下水道、大街硬化、村庄绿化、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完成后将大大提升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今年上半年,该街道借力“二十万亩方”工程,先后在城西各村修桥54座、生产路27条,清淤沟渠39条,动用土方72万方,配套机井71眼,配方农田1.3万亩;依托农业扶贫开发项目,清淤河道2.9万米,并对马官寨、胡楼两处扬水站进行翻修改建。通过做好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基础。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巧妙拓宽群众“致富路”
“今年的太空椒个头大、味道好,收成好,卖得也好。”
许商街道张公村村支部书记张洪房谈起太空椒的收成,喜笑颜开。张公村共有436个蔬菜大棚,占地四百多亩,数百个蔬菜大棚里,90%以上都种植了太空椒,平均每亩地年产达到6500多公斤,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不仅如此,进入6月份后,后十亩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也迎来了采摘高峰。新鲜生长的黑木耳吸引着前来订购和采摘的顾客,成为许商街道独有的特色产业。
许商街道积极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蔬菜大棚、畜牧养殖、花卉苗木、黑木耳、露地菜、大蒜6大产业为代表的具有许商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街道还将大力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如以西铺、张公为中心,深化“菜篮子”提质增效工程,打造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以花卉苗木大世界为依托,积极承接外地花卉企业迁移,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拓展更多的致富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生态采摘游有声有色拉响乡村发展“新引擎”
“这个葡萄紫紫的很好看,吃起来还特别甜。”葡萄园里,一名8岁的小游客两只手仔细捧着一串刚刚采摘的葡萄,很是开心。7月底8月初,正是育凤园葡萄成熟的时节,11个大棚里种植的葡萄垂坠在藤蔓上,颗粒大、果皮薄、汁水足,吸引着济南、乐陵、济阳、临邑等地游客前来提篮采摘、放松身心、品尝甘甜。此时,鑫华绿植园里瓜果蔬菜也成熟了,采摘的同时还可送到后厨当场加工,让游客品尝到最新鲜的美味。而园区独有的珍禽园,饲养着孔雀、兔子等动物,也成为“亲子游”的一大去处。
目前,许商街道正计划在城北羊角岭村流转部分土地,以《归园田居》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为核心意境,打造一处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现正进行产业规划设计,努力探索,以期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该街道积极培植果蔬采摘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将生态采摘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以“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休闲田园农业旅游目的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王芙蓉 王连超)
新闻推荐
本报8月1日讯(通讯员吴如明徐迎春)19岁的小杨是商河楚家村人,是济南大学2017级的本科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小杨拿...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