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本到保丰再到种植结构改革春耕正当时粮食丰产水先行

济南日报 2018-04-02 11:33 大字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灌溉变得省力。邢家渡引黄管理处4台机组开足马力保春灌。商河县贾庄镇铁匠村引黄灌溉。农田中的出水口让灌溉变得更省水。

3月29日上午10点,位于济南东北部的邢家渡引黄管理处4台工作机组高速运转,黄河水从闸门内喷薄而出,沿着水渠一路向北,赶着为济南的“粮仓”——济阳、商河两县118万亩农田“解渴”。而此时,距离灌溉源头70公里的商河县贾庄镇铁匠村,64岁的老农韩观海正忙着用灌溉用的水管“小白龙”浇地。“水来得及时,第一遍水已经浇完了,今年亩产1000斤应该没问题。要是没有水,估计500斤也不到。”韩观海说。

水,庄稼的“命根”。邢家渡引黄管理处这一头连着奔流不息的黄河,那一头则连着农民一整年的收成。目前,济南春季灌溉已全面展开,虽然自去年汛期以来全市降水偏少,但麦苗“喊渴”的却并不多。来自济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济南市冬小麦播种折实面积310万亩,目前已浇灌240.73万亩,其中引黄浇灌125.13万亩,井灌76.56万亩,引河浇灌34.54万亩,水库浇灌4.5万亩,全市尚无明显农业旱情。

500斤、800斤、1000斤,种粮食、种蔬菜、种瓜果……随着灌溉水量逐年充沛,灌溉方式多元化,不仅农民的收成有了保障,农田也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多种了8亩小麦地,因为水有保障了。”

3月26日下午1点,早已过了午饭时间,韩观海却还饿着肚子站在田地里。他手里攥着“小白龙”,伸长了脖子往田地旁边水渠张望,他在等待上游下来的黄河水浇地,而地里17亩麦子在等待黄河水“解渴”。60多米长的“小白龙”另一头早已连接上了抽水泵,等水一到水渠,韩观海便会立刻开启水泵。

1点半,韩观海侧着脑袋使劲听:“来了来了,快准备好。”在他的指挥下,老伴儿赶紧把“小白龙”沿着田垄铺好,果然不一会儿,水渠内渐渐有了水,变多、变得充沛。韩观海开启抽水泵,瘪瘪的“小白龙”逐渐变得鼓胀,随即水源源不断流向麦田,嫩绿的麦苗下干燥的土地开始变得湿润,并有了一汪水沟。因为水量充沛,“小白龙”已经老化的地方被涨破,水从漏点喷出来,形成了天然的“喷灌”,打湿的麦苗显得更加娇嫩。韩观海看着喷出来的水,舒了一口气:“见到水就像见到亲人啊!前些年水不畅快的时候,每亩连500斤都到不了,眼睁睁看着减产。这两年好多了,我家地算是引黄的末端了,但水来得还算及时,现在已经浇了第一遍水,亩产应该到1000斤没问题。因为近几年水源有保障了,我今年又多种了8亩地。”

韩观海所说的“缺水”时期要追溯到2014年以前。受黄河调水调沙影响,邢家渡引黄闸前水位多年来无法满足正常自流引水条件。尤其进入2014年,即使在灌溉高峰期,渠道引水流量始终未超过每秒20立方米。2014年春季灌溉期引水76天总量仅为7662万立方米,远低于正常年份的引水50天总量11000万立方米。为此,2014年邢家渡引黄管理处在引黄闸前建设永久性提水泵站,这使得黄河水位即使低也不会影响灌区引水,所以韩观海才觉得近几年水量稳定有保障。“听说有的地方已经可以‘刷卡浇地\’,很轻松,希望我有一天也能用上,到那时候我不但种麦子,还能种些别的。”韩观海期待地说。

“韭菜实现规模化生产,因为浇地方便又便宜。”

韩观海所羡慕的“刷卡浇地”,在与他们村同是邢家渡引黄灌区范围内的章丘区高官寨街道柏家村已经实现了。

3月27日,柏家合作社内的有机韭菜已经成熟,远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气。田地间,布满纵横交错的沟渠,沟渠边散落着一眼眼井。今年80岁的农户刘美兰弯着腰来到地里,用她手中的卡在井边的射频器上一刷,水便从田地里的管道出水口里涌出来,从出水口接上“小白龙”,她便不用再管了,只要在地头守着就可以,一上午就能浇完。

“原来可不行,20年前,黄河水在渠道里‘跑\’,庄稼在地里旱着,家里如果壮劳力少,就只能干瞪眼,看得见水却用不上水。”柏家村党支部书记柏东华说。“因为从沟渠抽水需要很重的柴油机、发电机,离得远还要几百米的‘小白龙\’,光安装就需要一天时间。为了抢抓时机,一般灌溉就得到半夜了。晚上你要是到田间走一走,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抽水机在渠道边一个挨着一个。不仅费时、费力,还特别费钱,油钱、电钱、水钱,加起来成本要16元,一年下来刚能保本,村民就不会轻易扩大生产规模。”

2014年高官寨街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柏家村就在建设范围内。工程实施给该村每隔50亩地打了一口井,井深在50米以上,每口井还配套地下管道500米,管道每隔1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旁安装射频打卡设备,农户只需刷卡便可灌溉。同时,该村在田间开挖纵横交错的沟渠,将黄河水引入沟渠,通过泥土渗透、过滤、净化,涵养地下水源,提升井水水量。

“现在灌溉反而比20年前还便宜了。一个人就能浇地,省工;也不用抽水机、柴油机,省电、省力,最重要的是,出水口多了,不再大水漫灌,省水。现在一亩地成本只有8元钱。成本降低了,农民才能扩大生产规模,规模化种植才能标准化管理,才能品牌化发展。我这的韭菜地没形成规模之前1块钱一斤,现在卖到10块钱一斤。下一步资金充足了,就上喷灌、滴灌,这样韭菜长得更好。”柏东华说。

“再流转三百亩土地,再上些高效节水灌溉设备。”

柏东华所期盼的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备,在平阴县孝直镇付庄村已经发挥了作用。

该村2017年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改造。“通过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我们村2000多亩蔬菜、粮食实现了节水30%—40%,节肥40%,节药15%-30%,增产15%。今年旧村改造完成,又流转出300多亩土地,我还要再上一批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还是种经济作物,这样农户比种粮食能多赚点。”付庄村书记齐明轩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齐明轩所说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通过在地里埋设管道,让水缓慢均匀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同时,根据作物不同时期需肥规律,还可将肥料溶解成浓度适宜的水溶液,采取定时定量定向施肥,减少肥料挥发流失及土壤对养分的固定。将专用农药随水肥一起集中施到根部,有效抑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而因为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掌握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多,付庄村这个没有区位优势的偏远村却受到了不少农业企业的青睐,所有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村民也在企业打工,实现了双收。“种地不靠力气靠技术,很多外出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有了灌溉技术,留住更多水,也留住更多人。”齐明轩说。■本报记者 李小梦

新闻推荐

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王京文出席相关会议

本报3月28日讯(记者赵世杰)今天上午,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商河县召开,与会人员观摩了济南济玉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牧业(商河)有限公司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