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楼之后的非典型样本

济南时报 2018-03-26 15:35 大字

商河县玉皇庙镇玉南社区已有多个自然村搬到楼上 记者郭尧 摄

开春之后,家住商河县玉皇庙镇玉南社区的王友军,忙得不可开交:25日,他要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还得帮妻子打理一个蔬菜大棚、30亩小麦。“是累了点儿,但很高兴。”农民身份的王友军说,他这一变化始于进楼之后。

看到王友军忙得很,梁甲猛很欣慰,但作为玉皇庙镇党委书记的他想得更多:能不能让全镇多数农民,都像王友军一样生活?这不是胡思乱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怎么干,没有固定模式,梁甲猛刚从县里领了任务,要在玉皇庙镇先行先试,闯出一条路……

闲置可惜106户农民,132处宅基地

尽管住在玉南社区的多层楼房里,但王友军的登记身份还是王尧村村民,四五年前,他还住在村里的平房:“那时,仅宅基地就350平方米。”此时,坐在旁边的邻居、城南杨村村支部书记俎明泉接过话:“当时我们村更大,一个宅基地将近500平方米。”

据了解,根据有关规定,山东平原地区村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大是有历史原因的,以前国家政策鼓励农村发展庭院经济,搞养殖,因此划宅基地划得比较大。”俎明泉连忙补充道。

一方面是城市住宅用地紧张,房价高昂,项目由于拿不到土地指标,落不了地,影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农村大量建设用地超标利用、低效利用,这显然是一种浪费。然而这只是其一,还有一个浪费现象:一户多宅。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一户农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然而过去王尧村只有120户农民,却有131处宅基地;前王村也是类似:106户村民,132处宅基地。这意味着,有部分村民“一户多宅”。

王友军表示,进楼搬迁以前,他在村里就有两处宅基地,一处是他自己的,另一处是上一辈人的遗产,留给他的。

王尧村村支书王希刚解释说,比如以前一些老人没孩子,去世后把房子留给侄子。按“一户一宅”规定,“户”没了,宅基地应该收归集体,但房子作为遗产给人家侄子了,且就在宅基地上,不会强拆了收回地。还有一种情况,家庭成员全部农转非,户口都搬离了农村,但还有老宅子,这些地上附着物是人家的,没彻底消失以前,也没法收回宅基地。

“一户多宅”使得很多房子用不着,搁在那里荒废了;长大的农村小伙需要结婚,村集体得划一块宅基地,建房娶媳妇,村里没有多余的建设用地可以划,就会引来不满。

处理办法

四类矛盾,现有政策下“化解”

矛盾如何化解?

“好在原国土部门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矛盾解决带来了可能。”梁甲猛说,“增减挂钩”简单来讲就是将农村分散零碎闲置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把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平移到需要的地方去,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建设用地分布不均问题。

具体到玉皇庙镇,从2010年开始建设玉南社区,把周边城南杨村、王尧村、前王村等7个村庄的村民,全搬到这个社区,原来村子的建设用地全部复耕,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用地问题。

由于运作得比较好,基本没出现矛盾纠纷。今年初,玉南社区还成为济南唯一一个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的示范单位,这在个别地区出现农民“被上楼”的大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梁甲猛表示,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成功解决了几类矛盾:第一类是一户一宅的,比较好解决。二期工程搬迁时,宅基地、房子等都有补偿,用这些钱买玉南社区的房子,能有剩余。第二类是原来没房子的18岁以上小伙,以现金形式“补给”他宅基地,用于购买玉南社区房子。第三类是一户多宅的,按最大的一户宅基地给予补偿,其他无偿收回;至于宅基地上的房子,有多少作价多少。第四类是农转非后在外地上班的,由于户口已不在村里,也就失去了分配宅基地的资格权,无法得到宅基地补偿;至于房子,拆后作价补偿。

对于第四类,王希刚说,“考虑到他们是村里出去的,有乡土乡情,定期回来,就保留了购买玉南社区房子的资格权,但只能获得使用权。”又考虑到其贡献出宅基地,购买房子时又给了3万元补助。

可行之计

得来资金,推动乡村振兴

既得给宅地补贴、

房屋补贴,还得给农转非人员购房补助,这些钱从哪里来?梁甲猛表示,从获得建设用地指标的单位那儿来,一般一亩地30万元,会有浮动。

俎明泉算了一下,通过农民上楼,城南杨村腾出56亩建设用地指标,王尧村腾出110亩,前王村腾出约74亩。玉皇庙镇相关人士表示,7个村上楼去玉南社区住,一期工程腾出160多亩,二期工程腾出890多亩。

按照用地指标使用原则,一般归县里统一调配,但优先满足原腾地儿单位用地需求。玉皇庙镇通过这7个村进楼,获得了建设用地指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就方便多了,这期间引进了承相印刷厂、叶华包装、玉泉生物发电、万豪肥业等企业。

企业落地生产,又满足了这7个村村民的就业需求,仅以城南杨村为例,215口人,120余个劳力,在附近上班的有五六十人。王友军在万豪肥业上班,月薪4000多元,还能兼顾地里的农事:“我不仅种自己的地,还流转了几十亩。”

梁甲猛最近则在思考,有了先前的成功经验,能否推广到其他村。他对72个村初步调查显示,总共有14274处宅基地,但符合发证条件的只有10877处,这意味着一户多宅现象很多,有将近3400处宅基地或闲置或荒废,这非常可惜,必须尽快盘活。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要跟上,比如村里的道路、厕所,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0年,坏了就要维修,钱从哪里来?”梁甲猛说,现在集体经济基础很薄弱,单靠他们,恐怕难以承受。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土地指标跨省调剂,就可以面向全国市场,卖出更合适的价,反哺农村建设,好事儿。”王希刚说。(首席记者刘彪)

新闻推荐

查了两家影院售票软件使用都很规范

本报3月21日讯(通讯员杨小君)为规范电影市场秩序,商河县文广新局在要求影院对照《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管理条例》等进行自查自纠的基础上,12日对鲁信影城商河店、商河县宏盛电影院开展了...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