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俺们村的新变化点个赞”——春节“返乡人”眼中的家乡新风貌

济南日报 2018-02-26 12:14 大字

赵虎和父亲给新家贴“福”字。(钱堃 摄)

李兆航家今年备的“年货”格外丰盛。 (范良 摄)张林军的新房子。

(钱堃 摄)

在上海打工已经3年没回过家的孙国福,2018年春节回家了。孙国福的家在南部山区西营镇小南营村,腊月二十九这天,他赶在天黑前到了家。可一下车,他却有点儿蒙:“这是我家吗?”他皱着眉头,心里不断念叨着这句话,在村口足足站了两分钟,直到一个熟识的乡亲路过,才把愣神儿的他拍醒。原来,小南营村几年之前经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坑洼的土路变得平坦宽阔,脏乱的环境变得整洁,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这个春节,像孙国福一样的许多“返乡人”,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巨变”。

他们吃着团圆饭,听着家里人讲着那村、那人、那些村里的变化……

“有了期待,乡亲们日子过得更带劲儿”

在杭州上大学的李兆航这个寒假回家了。因为他暑假要在外打工,因此再次回家已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他记得,去年临走之前,村里人还在为往山下搬家的事儿而忐忑不安。

腊月二十九下午一点多,李兆航经过9个多小时的火车、汽车颠簸,又徒步了将近一公里,才到了南部山区这个海拔600多米的小山村——灰泉村。父母和姐姐早已站在村口等他,回家前,李兆航望了一眼村口的灰泉,已经快要干得见了底。

“今年旱啊,都快见底了。”

“嗯,一桶水打三次才满。”

“过了年要还这样,得出去打水了吧。”

“嗯,再忍忍,赶下半年搬了家就好了。”

说到搬家,李兆航和爸爸都立刻兴奋起来。

“搬家?去年不还没准信儿嘛?”

“这次准,山下的房子都盖起来了,明年过年,咱就在山下了。”

灰泉村是西营镇老峪村的一个自然村,而老峪村和积米峪村是全市仅有的两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去年两村山下的安置房建设正式开工,如今,安置房已经拔地而起。而今年春节,是这两个村的13个自然村、633户村民在老村过的最后一个年。父子俩一边起劲儿地谈论着搬家的事儿,一边走进了家门。

进了家,李兆航一眼就发现,今年他家的年货备得格外“充足”。蒸好的整鸡,妈妈亲手做的白水豆腐,以及两条生鲤鱼,这些有着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寓意的年货是每年都要准备的,不仅如此,家里还炸了藕盒、豆腐、肉、鱼和土豆等。这些“炸货”对于不怎么富裕的李兆航家来说,往年也只有一两样,但今年却十分齐全,年货将整个桌子摆得满满当当。除此之外,家里也被精心布置过了:大门口贴上了手写的对联,透明的玻璃上贴着红彤彤的“福”字,院子里挂上了新买来的红灯笼,桌子上面供着祖宗的牌位。这样隆重的春节,李兆航上次见还是十几年前爷爷过大寿。“在老房子里过的最后一个年,得舒舒坦坦、像模像样。”妈妈说,“今天赶集我和你姐姐还特别到山下新家瞅了一眼,已经有点模样了。等搬到山下,给你自己一间屋,啥都方便,你找同学也方便……”

爸爸谈起新家兴奋的神情、妈妈为搬家做的准备、全家人对未来日子的规划……这种因有了希望而无比期待的感觉,因笃定而过起日子来更加带劲的感觉,李兆航已经很多年没从村里体会到了,而此次易地扶贫搬迁,让这个穷了几辈子的小村鲜活起来。

傍晚,整个村子弥漫着“炸货”的香气,家家户户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李兆航挑着扁担来到灰泉边,将水桶扔进泉子,听到清脆的水声,他满足地笑了。

“多亏了政府,俺才有现在的新家”

正月初五,记者来到商河县怀仁镇生张村,走进村民张林军家,新建的砖瓦房敞亮开阔,算是标准配置,走进屋子,沙发、电视柜、电冰箱等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家里收拾得温馨整洁。“几年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房子还是以土坯房为主,比较简陋,下雨的话也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村内修了硬化路,去年村里不少人也在政府的帮扶下

修建了新房子,如今农村发展真是

快啊。”说起村子里的变化,常年在外务工、前几天刚刚回到家的张林军不禁感叹。

当天下午,张林军的妻子早早地就做好了饺子皮、饺子馅,一家人坐在炕头

上包起了饺子,“现在日子好了,天天都在过年”,张林军的妻子笑着介绍,他们家去年就是多亏了政府的危房改造项目,才有了如今的新家。

不仅是房子,在说起现在的生张村时,张林军一边擀着饺子皮一边说,年前家里亲戚开车从商河县长途汽车站接他回家,一进村,他就差点认不出来了,不仅进村的道路都被硬化了,之前村子里废旧的坑塘,现在还变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

“看不见垃圾的村道,窗明几净的农家小屋,墙上随处可见的一幅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墙\’,道路两边所安装的路灯、两侧砌的花池,要不是亲戚开车送我过来,我都怀疑走错地方了!”面对变化巨大的生张村,张林军介绍,回家之前,他妻子就隔三差五地通过电话,将村子发生的变化一一告诉了他,当时他就充满了期待。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生张村去年还组建了百余人的鼓子秧歌队和20余人的广场舞队,经常组织村民去广场上看鼓子秧歌、消夏晚会和露天电影等,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张林军的妻子介绍,如今村子发生的这些变化,都是政府帮助他们的,“比如城乡环卫一体化,一开始大家都还不爱配合,后来大家一个个都加入这个行列中了,慢慢地也形成了自觉的良好习惯,垃圾都倒在垃圾桶里,村里新配置了不少垃圾桶,距离又近,很方便。”

“没有了尘土,家里空气呼吸起来都是甜的”

“从二环南路沿省道103线一路向南,过了一个放满石料的露天小广场,在第一个路

口向东转,此后穿过一个尘土飞

扬的小巷,那里就是我家了。”

刘东用“石料”和“尘土”这

种特有的环境来定位

他家,“到了村口戴

好口罩,换双旧鞋。”在火车

上,他对身旁的女朋友说,给她打着“预防针”。刘东的家在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岳阳村,石材加工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生产的“柳埠红”花岗石远近闻名,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开石料厂,利润曾相当可观,但也使整个村子变得“灰头土脸”:平日村里尘土飞扬,路过的人都掩鼻捂嘴,呛得眼都睁不开;

地上的灰土足

有5厘米厚,一

脚踩上去留下

深深的脚印,走

得快了便会带

起一路尘土。

因此刘东嘱咐

女朋友戴好口

罩换双旧鞋并

不是一句玩

笑话。

腊月二十八,经过4个半小时的火车,刘东和女朋友从上海回到了济南,打了一辆出租车,他们直奔柳埠老家。初春的济南温度升高,天空露出淡淡的蓝色,车行至南部山区,刘东打开车窗,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年没有回家,又闻到家乡的空气,他倍感亲切。穿过存放石料的小广场,刘东立马摇上了车窗,不久,他们来到了岳阳村村口。

他戴好口罩,准备穿越小巷,但却发现

巷子里并没有尘土,两旁的石料厂个个都大

门紧闭,从已经有些生锈的铁门缝望去,院子里已是空空荡荡,没有大块的石料,加工石料的机器也不见了踪影。刘东

有些惊奇,没有了尘土味儿,他还有点“找不到北”。回到家,刘东第一件事就是问石料厂的事儿。

“去年6月就都关了,市里取缔小散乱污企业,石料厂扬尘这么大,肯定得关。”

“这么多年,说关一下子就能关没了?”

“可不是嘛,政府想办的事儿,那就是斩钉截铁,没二话。”

父母给刘东讲着石料厂关停的事,还讲了村里厕所改造的事,刘东像听故事一样,津津有味儿地听着。“没了尘土,我们这空气都是甜的。”刘东向女朋友自豪地说。

“明年回来,村里肯定又会大变样”

“要把玻璃擦得亮亮的,墙最好用鸡毛掸子扫一扫。”正月初三,记者来到槐荫区美里湖街道美里花园小区采访时,村民赵虎和他的母亲韩宗奎正在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之前有些脏乱的家,在他俩的努力下,也开始慢慢变得明亮干净起来。

“村里面变化太大了,这次回来差点还以为走错路了呢!”离开家乡出去打工十多年的赵虎,如今在外地创业开公司,有七八年没回来了。这次春节回家,迎接他的不只是父母,还有家乡的巨大变化。

“我回来之前,就一直琢(着把父母接到那边去住,享享清福,过过城里人的生活,母亲一直不愿意。可现在回家一看,家家户户都住上楼房了,我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说起现在的生活条件,赵虎的母亲

韩宗奎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她表示,搬到美里花园小区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之前一直住的是老四合院,因为赶上新农村建设,村里家家户户也因此都搬进了楼房,从此告别了农村生活,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除了村居环境的变化,赵虎最大的感受,还有风气上的变化。“以前过年,村里也没什么地方好逛,大家都是凑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现在环境好了,更愿意带着家人出去转转,到社区公园里晒太阳、锻炼身体。”赵虎说道。他还注意到,今年过年,社区里面一点也听不到烟花爆竹的响

声。原来,今年春节,济南市发布并施行禁燃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不放烟花爆竹,耳边的确清净了很多,空气也好了。大年初一早上觉也睡得更踏实了,少了鞭炮声的春节过得跟原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感觉轻松了不少。”赵虎说道,“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各种惠民政策的实施令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我相信,以后的每个年都会是精神物质双充实的年。明年再回来,村里肯定又会大变样!”面对未来,赵虎乐滋滋地期盼着。(本报记者 李小梦 钱堃)

新闻推荐

殷巷镇人人共同行动守护泉城蓝天

本报2月13日讯(记者王宝静通讯员尹晓华)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认真落实市县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的工作要求,近日,商河县殷巷镇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宣传活动,营造了人人共同行动、守...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