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花鞭鼓舞已舞进孩子们骨子里 “非遗”项目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落地生根

齐鲁晚报 2017-12-15 16:23 大字

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跳花鞭鼓舞。学生们参加演出。花鞭鼓舞资料图花鞭鼓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也走进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成为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小学的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把花鞭鼓舞列为普及教学课程,成立了“班队”“级队”“校队”。经过7年的发展,花鞭鼓舞带着那份浓浓的乡情,正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李云云

通讯员杨杰晶

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文化遗产有了传承

花鞭鼓流传于商河一带,新中国成立前花鞭鼓称为花鼓。新中国成立后专业人员称它为花鞭鼓,花鼓在表演时身背腰鼓,手持花鞭。而如今,放学后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稚嫩的少年,正用自己的方式向古老的民间艺术致敬。谈到最初选择花鞭鼓舞时,学校杨老师谈道:“花鞭鼓舞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了解传统,了解商河历史,将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花鼓队员表演时身背腰鼓,双手各持一尺多长的花鞭,鞭头用牛皮结成疙瘩,双边同时挥舞,变换各种姿态,鞭头击中鼓面中心,打出各种花点,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花鞭沸腾似金蛇狂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鼓音咚咚,像战马奔腾,使人情绪振奋,人潮沸腾。学校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县参加演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孩子没学习花鞭鼓舞之前,只知道商河有鼓子秧歌,学习之后,才被花鞭鼓舞深深吸引,商河人不仅要懂得鼓子秧歌,也要了解花鞭鼓舞。”学生家长说道。

成立花鞭鼓舞队

“非遗”成校本课程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开始,在商河县教育局和商河县文广新局的支持下,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了花鞭鼓舞队,作为学校课程,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把花鞭鼓舞列为普及教学课程,成立了“班队”“级队”“校队”。三年级以上的孩子(1500人左右)在音乐老师张淑霞、吴玲、崔雯雯、李英的带领下都学会了花鞭鼓舞。

为了更好地规范花鞭鼓舞的动作要领,让孩子们熟练地掌握打花鞭鼓的技巧,老师们音乐课精心指导,放学后带领孩子们努力练习。他们将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参加学校的校队,聘请张坊镇老艺人张继福和商河县文化馆的老师进行指导,组织师生排练、创新,为学生排列队形。他们把花鞭鼓舞视为宝贵的舞蹈创作素材,曾多次挖掘整理,经过创作,花鞭鼓舞无论在鼓点的变化、挥鞭的姿态和腿部的动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张继福老人为学生量身制作的鞭子和小鼓,并对原有阵型就行了改良,学生们学得很带劲。”学校负责人谈道。

学生学习花鞭鼓舞,“挨打”是不能避免的。对此,花鞭鼓舞传承人张继福也曾谈道“练习过程中,鼓点节奏把握不好,鞭子就容易打到自己,我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就像学生庞诗卉说的那样:在练习花鞭鼓舞的时候,由于不熟悉鞭子的打法,而常常抽到自己身上,那是无比的疼痛,但我们要忍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疼,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不懈、努力练习下去。

由于花鞭鼓舞人员众多,才能打出各式各样的队形,这就需要学生们首尾呼应,聚精会神。“花鞭鼓舞增强了学生们团结一致的信念,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他们。”学校李老师说。

如今,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花鞭鼓舞队伍越来越壮大,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在谈到未来规划时,学校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加大训练力度,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队列队形训练,真正做到在传承中创新,让民族文化在我们手中发扬壮大!”

□相关链接

花鞭鼓舞的传说皇帝御赐“黄龙绳”

据传,清朝光绪二十九年时,商河县以卖唱为生的王立礼、王立义两兄弟流落到北京卖艺,后来与广饶县陈官乡的花鼓艺人张延水相识,他们一起拜流浪在京的著名艺人李桂珍、李明雄兄弟为师,学会了花鞭鼓舞。王立礼和王立义俩兄弟对于花鞭鼓舞很感兴趣,经常在一起苦练技艺,终于练成了高超的水平。清宣统三年,王立礼和王立义俩兄弟因技艺精湛,被宣召入宫献艺,表演时拴鼓的绳子断了,宣统皇帝下令拿来一捆黄龙绳送给兄弟俩。时至今日,村上每逢办喜事都用黄龙绳捆绑嫁妆,黄龙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口耳相传,成为一段佳话。而王立礼、王立义两兄弟因声名大增,后回乡发展,并把这种舞技传给了当地的老百姓。

之所以称之为花鞭鼓舞,是因为表演花鞭鼓舞的主要道具是鞭和花鼓。鞭的长度为50厘米,分别拴在两个鼓槌上,此鞭是由两牛皮条制作的。从鞭头开始向上分别系有两个疙瘩,鞭子粗如小指,上面缠有各种彩色毛线;花鼓的样式同腰鼓相同,两个鼓面用牛皮所蒙,鼓面的直径为15厘米,鼓棒是由木料制作的,颜色为大红,鼓长30厘米,此鼓系有一条红绸带,以便背在肩上。跳花鞭鼓时一般使用腰鼓,用小锣小镲伴奏。花鞭和花鼓合起来舞蹈,就成了花鞭鼓舞。

表演时,表演者身背腰鼓,双手各持一尺多长的花鞭,鞭头用牛皮结成疙瘩,双边同时挥舞,变换各种姿态,鞭头击中鼓面中心,打出各种花点,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花鞭沸腾似金蛇狂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鼓音咚咚,像战马奔腾,使人情绪振奋,人潮沸腾。舞者斜挎腰鼓于左胁下,双手各持一鞭,鞭杆长22厘米,鞭条长50厘米,鞭梢系成疙瘩。表演有前八步、后八步、鹞子翻身、鲤鱼跳龙门、古树盘根、张飞骗马、苏秦背剑、二龙吐须、金丝葫芦、菊花盖顶、黑狗钻裆、就地十八滚等30余种。

花鞭鼓舞原来在商河县张坊乡王辛庄村、王佃乙村、刘安村和苟家村等几个村广为流传,现仅有苟家、刘安两村有老艺人的子孙承袭。新中国成立后专业工作者把花鞭鼓舞视为宝贵的舞蹈创作素材,曾多次挖掘整理,经过创作使花鞭鼓舞无论在鼓点的变化、挥鞭的姿态和腿部的动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本报记者李云云整理)

新闻推荐

发现问题线索34起,处理27人商河白桥镇纪委监督动真碰硬

近年来,商河县白桥镇纪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用新理论、新思想来武装和指导工作。截至日前,白桥镇纪委共发现问题线索34起,处理相关人员27人。“敢于较真碰硬...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