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沙河镇借力旅游+激发全域游新动力

济南日报 2017-08-21 12:11 大字

感受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享受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观赏乡间庭前的花开花落,体验好玩有趣的乡村旅游……商河县沙河镇正以全新的姿态和无穷的魅力绽放出无限光彩。

近年来,沙河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整合大沙河资源,充分运用“旅游+”的创新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引导旅游与文化、品牌活动、休闲农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增添新动能

实现全域旅游,旅游公共服务的完善尤为关键。沙河镇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实际,规划形成了“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带”即依托旅游观光大道、燕韩路、龙怀路,形成旅游带,串联各景点。“三区”即农业科技示范区、现代牧业旅游区和林场湿地区。

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该镇紧紧抓住商河县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目前已完成燕韩路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140余万元,全长12000米,对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与人行道进行统一改造,铺设花砖6000余平方米,修建花池1130米,安装路沿石1200米,为全域旅游打下良好“地基”。完成投资100万元,打造占地180亩的桃花源游客服务中心,该项目位于大沙河风景带北岸,占地180亩,计划种植桃树2万余棵,铺设滴管管道58公里,规划建设旅游路、厕所等设施,打造集骑行、休憩、养生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传统文化”展现新活力

张铁匠村因打铁得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铁丝网编织产业十分兴盛,纯手工打造的锡壶更是远近闻名的铁艺精品,但后来逐渐没落。为保护这一传统工艺,沙河镇围绕建设农牧旅游生态特色镇目标定位,深入挖掘张铁匠锡壶制品潜在的文化价值,找准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结合点,加强传统铁艺文化包装、策划、宣传和推介,投资80万元,按照“鲁王工坊”建筑风格建造了张铁匠锡壶展示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同时,借助市派“第一书记”帮扶,投资300余万元对村庄实施了道路硬化、下水道建设、文化广场建设、自来水管网改造、绿化亮化等工程,统一绘制展示民俗文化的彩绘,张铁匠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已现雏形。

“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

“赏花、采摘”时代正流行,生态旅游也迎来了新时代。赏花季时杏花、莲藕花、金银花的盛开让游客们纷沓而来、大饱眼福。采摘季时黄金梨、大沙河西瓜、映霜红桃成为沙河镇的另一张名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近年来,沙河镇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该镇重点规划建设中草药休闲体验中心、映霜红桃采摘园、锦鲤养殖基地等项目,提升沙河乡村旅游的服务能力和档次水平。依托沙河林场,挖掘林场乡村湿地资源,建设集休闲观光、垂钓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沙河林场生态保护区。借助现代牧业品牌效应,突出万亩牧草、奶牛养殖、生产流程等“看点”,开发了具有观光价值的农牧业资源,借力“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开创乡村旅游新局面。

“旅游+特色活动”升级新产业

通过“特色活动+”战略,沙河镇全面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将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相融,整合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游生态沙河 赏菘蓝桃花”活动,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沙河良好的生态环境。举办“寻美沙河”摄影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共征集到作品300余幅,通过镜头,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风光秀美山水文化资源。配合举行户外骑行赛,吸引各地骑行爱好者前来参赛竞逐,在风景优美、空气清爽的环境中骑行,让众多骑行爱好者过足了瘾。平时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垂钓、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沙河近郊游人气连年攀升,近郊游旅游品牌也逐步树立。(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李鹏 崔健)

新闻推荐

市领导调研“法治六进”及环保工作吴德生参加活动

本报8月17日讯(记者陈彦杰)今天下午,副市长吴德生到商河县调研“法治六进”及环保工作。吴德生一行实地察看了商河县地热研发中心、商中河生态景观整治项目、商河县污水处理厂、热源厂、玉皇庙...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