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女性友好型旅游目的地”首年小有名气 平阴原来可以这样滋润

济南日报 2021-11-29 11:28 大字

今年以来,平阴县文化和旅游局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以打造国内首个“女性友好型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聚焦“文化兴县、特色靓县”战略,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群众文化需求,精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饕餮盛宴。“国内首个女性友好型旅游目的地”首年小有名气,带动全域旅游破题起势,文化产品供给持续丰富,“平阴好滋润”品牌愈擦愈亮,平小茵IP形象备受青睐,文化阵地愈加成为老百姓愿意去、喜欢去的“城市形象展览馆”和“文化交流会客厅”。品牌创“红”

传承中当先锋成为文化活动新境界

围绕“红色风景线”文旅党建品牌创建,平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挥党组积极推动、支部组织保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组、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抓党建工作机制,举办“红色文化大讲堂”、红色影视展播、红歌大赛、红色书画摄影展、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消夏演出等活动,投资600余万元,修缮秦培伦故居等6处红色遗址遗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王楼村、省市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推出“感党恩·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邀请济南市文艺大咖等到平阴红色旅游线路采风创作,掀起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重走红色线路、传承红色基因热潮。

文化送“近”

家门口看大戏成为文化生活新常态

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平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戏曲进乡村”“五个大家”走基层和“非遗过大年”民俗展等系列活动3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200场,举办102支队伍1500余人参加的全县广场舞大赛;指导庄户剧团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公益性培训等150余场次,培训群众文化骨干730余人次;选拔23件优秀新创作群众艺术作品参加全省评选,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围绕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非遗研讨会、“千年神韵”非遗展示、非遗进校园、“永远跟党走·幸福粽传递”等文化惠民系列公益活动,让文化更接地气。

阵地强“联”

文化场馆过周末成为文化惠民新风景

在加快建设全民阅读平台上,平阴县文化和旅游局今年高标准打造泉城书房2处、基层图书馆服务点44个,新建市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3个。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各镇街全部完成总分馆建设。全县数字图书资源达到4TB,实现县、镇、村三级通借通还、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该局归类整理古籍2457册,其中16部古籍入选第四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城乡群众参与“全民阅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县图书馆组织读书朗诵大赛、古筝、围棋、象棋、书画体验、国学、诵读等活动56场次,接待入馆市民5万人次,年借阅量达10余万册。今年2人获得山东省朗诵大赛三等奖,1人获得优秀奖。

文物做“活”

文物宝库看红展成为文化便民新时尚

今年以来,平阴县推行了“先考古、后出让”考古前置机制,“十三五”期间依法开展考古勘探5次、发掘项目2次,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新发现文物点24处;投资3893万元,编制完成31处文保单位修缮方案,竣工19处,在建8处,建成开放4处;中共平阴县委旧址等6处革命遗址被公布为省市革命文物;改造提升县学文庙,在全市率先建立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员队伍;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安装县级以上文保单位站立牌39块、墙体牌22块,全省率先完成文物保护单位公示;编辑出版《馆藏精品文物图录》,开展艺术品鉴定、举办文物图片专题展、“看展览·学党史·颂党恩”红色主题系列展16场次,参观市民达3000余人次。

载体促“融”

景区景点享盛宴成为文化乐民新期待

玫瑰风情小镇入选省精品文旅小镇,北市村入选省首批景区化村庄。县级游客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女神一号”旅游公路乘风破浪观景平台、黄河宿集景观小品建成开放,大孙庄村氡温泉开发项目已与天沐集团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安装旅游交通标识18块、景区导览标识30余块,打造平小茵IP景观小品20余个,设置女神停车位180余个。深化推进文化市场扫黄打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放惠民消费券10万元。组织20多名街头艺人走进芳蕾玫瑰田园综合体等景区景点公益演出360余场次,指导推出“海棠迎女神”彩虹炫跑、“花开北市”樱花节、520女神节等特色活动10余次,深受各界好评。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王哲庆)

新闻推荐

“吃”垃圾“吐”水泥这个项目每年处理垃圾15万吨

本报讯(记者冯经伟通讯员陈家明)走进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熟料协同处置项目施工现场,两座庞大的车间内机声隆隆,经过...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