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自建研发中心助力技术创新升级这些企业尝到科创济南甜头
生物质颗粒炉山东金格瑞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济南澳海炭素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者按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企业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技术创新切切实实成为决定产业发展乃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为助推“科创济南”建设,济南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建高端研发平台。各重点企业为了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设研发平台,尝到了发展的“甜头”。本期《经济脉动》关注企业研发,一起来看看,济南企业在建平台、促研发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坚持创新驱动
强力支撑业务增长
10月26日晚,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华熙生物(688363.SH)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华熙生物持续加码内生创新、校企“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吸纳。2021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投入研发费用1.92亿元,同比增加101.18%。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0.85亿元,同比增加138.21%。
近几年,华熙生物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令业界瞩目。2020年9月,该公司与江南大学签约,联合该校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实验室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室,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展开研究。同年,与齐鲁工业大学签约,联手在生物活性物质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研究,双方还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2021年,华熙生物又分别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达成合作,联手共创个人健康消费品的新技术。一直以来,坚持前瞻性基础研发和不断完善的中试制造及产业转化能力,为华熙生物的业务增长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当前,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逐渐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大学里面有公司,而公司里面则建有研发中心、实验室,有的实验室已经拿到“国家级”招牌。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正电子”)位于章锦综保区,公司一楼有一块并不醒目却堪称重量级的牌匾。2020年6月25日,晶正电子与山东大学合作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铌酸锂晶体薄膜研发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成立后,由山东大学发挥学科、科研、人才等综合优势,强化人才支撑,突出创新驱动,通过自力更生解决“卡脖子”问题,形成原创性成果,从而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形成创新合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发挥山东大学综合性学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吸引相关研究方向的人才和学术团队,建立研究平台,进行创新性探索。
在济南高新区,围绕国家“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精神,针对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的优势,相关部门定政策、建平台、优环境,切实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济南高新区集聚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载体平台,不断提升源头技术供给能力和研发创新实力。同时,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领域,组织龙头企业加快新建和转建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先后布局建设山东省抗病毒药物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信息存储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逾250家,占全市比重超过1/3,居全省开发区首位。
加大创新企业培育。济南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并启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网络平台,辖区高企总数达到1200多家,占全市比重超过40%,居全省开发区首位。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链条,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打造双创孵化载体,目前拥有各类双创孵化载体50余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
开展前瞻性研究培育“金牌”产品
秸秆、木屑、碎纸……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它最爱“吃下肚”。它浑身漆黑,方方正正,只有家用立柜般大小,却能“发光发热”,每“吃下”150克秸秆颗粒,就能释放出一度电的热能,成为节能减排政策下的“新宠儿”。10月27日,走进山东金格瑞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格瑞”)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他们将一台台黑色“立柜”组装完成,再过几个小时,这些刚刚下线的产品将被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生物质颗粒炉,近期天气转冷,产品供不应求,我们现在正加班加点赶订单。”企业负责人孙宁波说。
早在2013年,国家刚刚开展秸秆禁烧行动时,作为金格瑞母公司——居邦源高端装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景奉国,便敏锐地捕捉到国家政策的新动向。
“今后,绿色环保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传统产业,会迎来一次深刻变革。”在当年的集团干部会上,景奉国当机立断,决定开辟新项目,研发生产环保设备。
项目未动,人才先行。他们随即与山东理工大学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赵玉刚建立合作关系,并于当年成立山东金格瑞机械有限公司,双方共同研发第一代智能生物质颗粒生产线,专门用来处理利用玉米与小麦秸秆,实现无害化再利用。
这期间,研发人员经常出差考察学习,动辄花费几十万元购买设备,一年时间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研发经费。公司的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从6%提升到8%,却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益,而且,当时不少企业对于国家的环保政策还处于观望阶段。就这样,五六年过去了,新产品的销量并不见起色,但景奉国很有底气,因为他坚信,技术的前瞻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而这一动力根本要靠人才。公司不但不减少研发投入,反而于2018年在企业内部成立校企合作研究院,建起产品实验室和办公场所,方便科研人员更好地进行研发。
如今,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之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不少企业在形势倒逼下转型升级,金格瑞研发生产的不烧煤烧秸秆的生物质颗粒炉销售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成为集团的又一“金牌”产品。
据了解,居邦源高端装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战略合作。集团拥有11项发明专利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章丘区成功试点股权激励制度的亿元企业。
专家工作站赋能
小工厂变身最大生产基地
近日,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海炭素”)联合湖南大学夏金童教授建设的专家工作站被济南市科协评定为“优秀专家工作站”。夏金童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炭素材料)开发领域的知名专家,澳海炭素的专家工作站建立两年,为企业技术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20年,该公司实现高新产品收入18.33亿元,占总收入的80.85%。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87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取得4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研发成果显著。
从一个年产量不足2万吨、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小工厂”起步,历经三十载,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装备和环保水平的平阴县炭素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基地,被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认定为“装备设施、生产技术和环保治理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澳海炭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澳海炭素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03年,该公司与湖南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2019年,为进一步借助外部高端技术人才的力量,为企业搭建一个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公司与夏金童教授合作创立了专家工作站。
专家工作站的职能主要是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定期为公司技术人员提供业务知识培训,为企业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后劲。
两年间,双方合作研发的“低耗耐用优质炭阳极制备新技术研发”项目,通过调整优化掺配,同时优化混捏成型和焙烧工艺参数,使预焙阳极使用寿命延长3天以上。根据测算,这项技术可使预焙阳极用户铝电解企业产量提升3%,对一个年产100万吨的铝电解厂来说,相当于年新增产量3万吨、新创产值4亿元以上。2021年5月,该项目被列为“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
今年,澳海炭素又投资1.6亿元对1号焙烧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焙烧生产线用工减少三分之二,环保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平阴县炭素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孔村镇党委政府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断推动炭素工业园区持续转型,突出高端引领,加速产业提档升级,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炭素产业更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文/图本报记者韩霄鹏时晔然冯经伟)
新闻推荐
平阴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聚焦养老现状,解析养老之困,今年以来,平阴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