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试验田”

济南日报 2020-11-09 11:28 大字

直到去山上流转土地种植水果玉米、蜜薯之前,刘青还在从事着自己的汽修生意,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生意受到不小影响,这时的一个提议,让他一下子从经商的小老板做回了农民;虽然自己牵头成立的地瓜合作联社一直在帮村民卖地瓜,但地瓜还没从地里刨出来,就被从外面来的游客或者前来拓展的公司一分地一分地的认养走,地里的地瓜不管收获多少,全都归认养者,这对李树忠来说也还是一件新鲜事;公司流转3000亩地后,牛之文就抛家舍业地住到了距离丹参基地不远的一处房子里,他的汗水没有白流,2000亩丹参随便刨出一棵,根系长得那叫一个壮实,足足有半斤多重。

在平阴县洪范池镇,刘青、牛之文、李树忠,三个人中有外来的土地承包大户,有被公司派到这里的管理者,还有土生土长的村支书,三个人几乎是素昧平生。但因为共同从事着土地这篇文章的缘故,加上离得并不远,三个人在乡村的“试验田”或多或少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论个卖的玉米掰下就能吃一亩地纯收益达到3000元

A

在今年春节前,刘青还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在镇上从事汽修生意。疫情来袭,没有生意的汽修厂不得不停了一段时间。

平时一直忙忙碌碌,好不容易有个停下来的时间,刘青就在思考下一步干什么。

“来洪范包地吧!”洪范池镇的苹果种植大户,也是洪范池镇林果推广协会会长的范龙泉向他发出了邀请。上世纪90年代,当洪范池镇苹果产业陷入历史低谷,有的果农开始刨掉自家的苹果树时,范龙泉却从村民手中承包了40多亩苹果园,并大胆采用果品套袋、应用反光膜等多项新技术,提高了优良果率,也卖上了好价钱。从那之后,范龙泉的苹果园就成了洪范池镇林果产业的“试验田”,他自己也成了技术推广专家。

在种地上颇有发言权的范龙泉发出邀约,刘青真的动心了。

说干就干。还没出正月,刘青就来到范龙泉新的苹果园所在地洪范池镇周河村,从村民手里流转了150亩山地,整理土地后,最短时间内种上了这两年在市场上非常火爆的蜜薯和水果玉米。

到了今年9月,第一次与土地挂上经济账的刘青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最先收获的是水果玉米。“鲜甜多汁,摘下来就能吃,真是和水果一样。”不少媒体记者闻讯而来,在玉米地里尝过刘青亲自掰下来的玉米后,很多人发出了连声惊叹。

虽然是第一年种植,但水果玉米的销量非常火爆,既有零售,也向县城和济南市区的超市供货。但无一例外的是,玉米全都按个卖出去了,不像常规农产品那样论斤称。

“一亩地收六七千个玉米,按照给超市供货1.6元的批发价算,扣除土地、种子、肥料等成本,一亩地的纯收益在3000多元。”一共20亩水果玉米,第一批卖完后,刘青算了一笔账。放弃了传统种植模式,另辟蹊径搞特色种植,这片土地回报这个“80后”小伙子的也是高得多的收益。

B 好山好水加上益生菌 半斤重的丹参原来有“密码”

在被公司派到洪范池镇管理丹参种植基地之前,因为公司基地遍布全省的缘故,牛之文在省内很多地方都待过,对各种作物的收成和收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2019年,牛之文供职的山东源密码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到洪范池镇考察,公司负责人一下子就被洪范池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殊地理位置所吸引,经过进一步考察,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测试,发现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丹参。在流转土地3000亩后,公司种植了2000亩丹参,其余1000亩保留了流转土地时地上原本村民栽植的核桃树。

与很多传统农业种植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同,牛之文管理的丹参基地不仅不用化肥农药,还给丹参“喝”上了益生菌。“用土壤改良剂对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地进行改良后,我们又用亩均800-1000斤的有机肥来给丹参增加养分,之后再用公司专利的冲施肥、菌肥。”牛之文拿起一桶花生油桶一般大小的冲施肥告诉记者,这样一桶肥料在稀释后,可以供5亩地使用,让很多人意想不到。

在丹参基地打工的王兴珠家在距离洪范池镇不远的东平县大阳镇东王村,来基地前他是当地一名土豆种植户。看到公司这些看起来就很稀奇的肥料,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到了自己的土豆上。让他没想到的是,跟过去一样的土豆品种,吃起来的口感却完全不同,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就和水果一样都能生吃。除了口感,土豆的产量也翻了倍,过去亩产4000斤的土豆,去年的产量到了一亩地一万斤。

“在经过前期接洽后,我们公司对周边的土地承包大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刘青的水果玉米、蜜薯都和我们的丹参一样,用益生菌、冲施肥,不仅提高了产量,口感和甜度也好得多。”牛之文说,之所以选择在洪范池镇发展丹参产业,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太好了,而且有天然的泉水,种出来的农产品品质好。

为了观察丹参的长势,牛之文特意拿来铁铲从地里挖出一棵丹参。挖的过程中,牛之文不断地感叹丹参长势好。“这棵丹参足足有半斤重,照这个长势看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拿着刚刚挖出来的丹参,牛之文喜出望外。

C 地瓜还没刨出就被“认养”20亩地瓜找到“农场主”

今年9月中旬,到洪范池镇进行公司员工团建的济南腾飞集团与洪范池镇地瓜合作联社签订001号蜜薯认养协议,拉开了今年地瓜“认养”活动的序幕。

所谓地瓜“认养”,就是在地瓜即将成熟时,由合作社组织,将地瓜成片的拿出来面向社会,吸引人前来体验收获的快乐,“认养”人可以获得地里收获的所有地瓜,不管多少。在认养0.2亩蜜薯后,济南腾飞集团出动17名员工,大家在地瓜田里搞起了团建活动,熟悉农活的同事拿着工具在前面刨,一些女同事就在后面负责把蜜薯装袋,一场浓郁丰收味道的团建就在这里上演了。

此后不久的10月7日,山东省实验中学到洪范池镇开展“认领爱心地 公益助学行”活动。活动与洪范池镇地瓜合作联社合作,认养地瓜2.1亩。这些地瓜,除了一部分师生自费购买外,其余委托合作联社销售,销售所得作为公益金用于洪范池镇的留守儿童。

李树忠是洪范池镇南李山头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镇地瓜合作联社理事长。往年遇到地瓜滞销,没有办法的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李树忠,让他帮忙卖地瓜。今年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那段时间,客商来不了,看着滞销的地瓜,李树忠最先想到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推销地瓜,1057位好友的微信也确实帮了大忙,一个个团购群建了起来,通过一条条微信接龙,村里的100多万斤地瓜卖了出去。

“能不能在地瓜没收之前就预订出一部分?这样既满足了很多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种植户又提前见到了效益。”整天琢磨地瓜怎么卖的李树忠,想到了开展地瓜认养活动。

“一分地起订,一亩地是4500元钱,今年虽然是第一年,但我们认养出去了20多亩呢!”说起地瓜认养的战绩,李树忠觉得做的还不够好,“我们以后会做好服务,让更多的人来认养我们的地瓜。”

(本报记者 冯经伟)

新闻推荐

锦水街道政协委员进网格线上线下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冯经伟)为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近日,平阴县锦水街道政协联络室创新工作方式,将10名...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