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喝”上水,发展花椒特色产业平阴西湿口村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从曾经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耕地不愁灌溉,平阴县孝直镇西湿口山村通过打机井、修抗旱池、发展花椒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多年以来,西湿口山村连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村两委经常借用学校和民居充当办公场所,脱贫致富更是想都不敢想。直到2017年,在当时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村委会的办公地点选在一片空地之上进行建设,说是空地,其实是一处大坑,里面早已被附近群众倾倒的垃圾和秸秆占满,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设计规划办公场所、清理垃圾和秸秆、运来黄土填平大坑,时间一天天过去,崭新的办公场所也已具雏形。办公场所的主体完工后,活动广场的建设和健身器材的安装也进入了竣工倒计时。就这样,曾经垃圾遍地的大坑,成为了如今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办公地。
村两委有了“根据地”,带动村民致富的工作提上了议程。在西湿口山村,村民以种植谷子、玉米和小麦为主,由于地处山区,打井困难,农田的日常灌溉成了难题,这让不少村民犯了愁。为了让村里的农田都能“喝”上水,2018年,村内开始修建抗旱池,7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解决了。
抗旱池修好了,灌溉问题解决了,但面对丰收的粮食作物,运输又成了挡在大家面前的“拦路虎”。驻村“第一书记”翟连旺说,2016年的时候,村里修了2000多米的生产路,农机都能开到田间地头了,村民别提有多高兴了。
现在,村内种植着80余亩花椒,这些花椒全部由贫困户进行管理。翟连旺告诉记者,他在外出学习时,发现种植花椒特别符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既好管理,又能带来不小的收益,“我们安排贫困户管理种植花椒,可以为他们增加一部分收入。”
●记者手记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农田灌溉成了村子的老大难问题,“第一书记”与村两委首先将目光放在了灌溉水源的问题上,机井不好打,那就修建抗旱池,随着多个抗旱池的修建,700多亩农田不再为灌溉发愁。水源问题解决了,村里又将精力放到了修建生产路上面,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让村子的发展更加顺畅无阻。
(新时报记者王铮)
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消费扶贫专车开进贫困村。本报讯(记者冯经伟通讯员段艳艳)9月28日一大早,来自济南二机床集团的两辆货车驶进了平阴...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