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万家 绿色环保入人心

济南日报 2020-06-08 11:29 大字

垃圾分类宣传深入人心。(张龙 摄)

舜玉路街道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刘阳 摄)

“小手拉大手”助力垃圾分类。(张群 摄)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同时也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济南作为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垃圾分类的“济南力度”“济南经验”为打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现代“品质之城”,贡献一份力量。

垃圾分类深入实施群众参与热度不减

“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坏了的插排属于什么垃圾?”“每个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可以投放哪些垃圾”……6月3日,市中区舜玉路街道舜玉社区举办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社区居民、楼组长、社区党员、志愿者踊跃报名,共计37人参加活动。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街道高度重视源头减量、全程分类,通过强化宣传、完善配套、实地指导、知识竞赛等形式明确细化垃圾分类举措,全面提升示范小区分类管理水平。

活动现场,一道道贴近生活实际的赛题既考查了参赛选手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又促进了大家对政策的理解,小朋友们也通过简单生动的竞赛题和“分分看”小游戏,更加直观地理解垃圾分类。不仅如此,社区还准备了精美小礼品,居民争先抢答,现场比赛氛围热情高涨。通过本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街道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

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成效,舜玉路街道积极协调安装垃圾分类亭,完善设施配置,并由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引导居民自行分类放置垃圾,形成“人员+设施”双运行机制。街道目前已安装4套垃圾分类亭并投入使用。街道积极联动社区、网格、物业等多方协作,利用微信平台广泛宣传,共同发力拉起“宣传网”。下一步,舜玉路街道将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从硬件保障、扩大宣传、教育引导、加强督导等方面形成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促进辖区绿色发展、减量发展。

槐荫区张庄路街道五七车站社区于6月5日开展以“文明新风共创建 垃圾分类进万家”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再动员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以“一户一桶”的标准向居民发放“厨余垃圾桶”及“厨余垃圾袋”,同时分发“垃圾分类明白纸”,就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怎么分类等相关问题向居民群众做了详细的讲解。五七车站社区居委会联合海亮物业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力度,形成垃圾分类管理的良好氛围,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培训会。并成立保洁人员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带头积极宣传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全力营造社区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再动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提高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让“绿色、低碳、环保”深入人心。

小喇叭、积分兑换机、微生物处理

基层垃圾分类“有一套”

在平阴县锦水街道城西管理区各村的大街小巷,山东军绿环境科技公司的小型垃圾回收车上的小喇叭一响,居民提起垃圾桶就往门外走,小喇叭成了村民出门扔垃圾的信号。听到小喇叭声由远及近,前阮二村村民付崇珍把家里的分类垃圾桶搬了出来,垃圾收集员检查她分类桶的垃圾是否合格。如果合格,便将垃圾倒入收集车上的相应垃圾桶内,再用智能手持终端扫描村民的积分卡录入系统,帮正确垃圾分类的村民积上分。在村口,一台含有各种生活用品的积分兑换机早已经配备好了,村民可凭积分随时兑换生活用品。

在城区的时代翰城小区,与四种分类垃圾桶同时摆到小区中间的还有不同颜色的宣传展板,告诉居民如何正确地对垃圾进行分类。从5月28日启动垃圾分类积分卡以来,小区居民已经陆续领到了积分卡。每天早上6:00至9:00,下午的5:00至8:00,都会有专人在垃圾桶旁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并用智能手持终端为正确投放垃圾的居民在积分卡上积分。凭借积分,居民可以到积分兑换机兑换牙刷、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物品。

以积分激励群众正确分类垃圾只是第一步。为推行垃圾减量化,将厨余垃圾也就是湿垃圾在辖区内变废为宝,减少外运垃圾,锦水街道投资200多万元建设的生活垃圾发酵处理中心去年已经投入运营,这一下子解决了垃圾分类处理末端的问题,真正让垃圾分类“一分到底”,保证了前端垃圾分类投放与后端垃圾处理高效衔接。

6月3日上午,听到小喇叭吆喝声,商河县孙集镇河沟村卢大爷,就赶到有害垃圾收集宣传点,熟练地将灯泡、农药瓶等有害垃圾投放到相应垃圾箱中。“大爷,您上个月的积分是36分,可以兑换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卢大爷乐呵呵地将毛巾、香皂拿在手里,对工作人员说:“下个月争取冲击40分,把洗衣液带回家。”

为推动有害垃圾的收集循环利用,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自去年以来,孙集镇每月第一周,在芦家河沟、张庙两个试点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常识,向村民普及有害垃圾的正确收集与投放知识,并指导群众现场做好有害垃圾分类,引导村民将家中废弃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垃圾正确地投放到垃圾桶内。自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开展以来,孙集镇在河沟、张庙两个试点村实现了480户垃圾分类回收桶全覆盖,为实现垃圾分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来的时候不管什么垃圾,都往一个垃圾桶里扔,现在在党员的带头下,群众都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张庙村党支部书记尹均安说。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自去年一月份启动试点工作以来,该镇就将垃圾分类与主题党日相结合,和党员签订承诺书,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让群众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该镇还积极推行垃圾分类进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动,建立奖罚制度,对于垃圾分类好的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补助资金200元,对于单位在年终考核给予一定的奖分,并给予一定补贴,最高补助1万元。对于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故意破坏垃圾分类设施的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分类研讨学经验“小手拉大手”共推进

“姑娘,这两节废旧电池应该扔到哪个垃圾桶里啊?”日前,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街道前街社区“有害垃圾回收日”的活动现场,一位村民向前来宣传的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干电池已经全面无汞,属于其他垃圾。”

今年,崔寨街道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街道环卫部门在主要社区、村居已经开展了多次类似的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接受程度。5月29日,先行区组织召开生活垃圾分类研讨会,特邀请国内知名垃圾分类专家,对先行区垃圾分类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垃圾分类新模式。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结合全国各地垃圾分类先进模式及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先行区拆迁建设特殊时期的垃圾分类运作模式以及在规划建设方面对于新建小区、新建环卫设施的注意事项等把脉问诊,指明方向。

当天,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等专家实地调研了十方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及孙耿街道薛家村、崔寨街道前街社区两处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等地,深入了解先行区当前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研讨会后,先行区进一步明确了垃圾分类工作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各相关部门将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街道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落实部门,将准确把握工作标准,扎实推进工作落地。

近日来,为提高天桥区纬北路街道经纬嘉园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关心垃圾分类、人人践行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纬北路街道环卫所联合经纬嘉园社区共同开展“社区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活动中,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科普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与相关知识。

随后,工作人员将“亲子手工制作”与“垃圾分类”结合在一起,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手工垃圾桶的制作方法。在家长的配合与帮助下,只见孩子们娴熟地拿起环保材料包,没一会儿,一个个标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创意分类垃圾桶便做好了。

为增强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现场还进行了垃圾分类体验游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垃圾分类小道具投放到相应类别的垃圾桶内,现场气氛活跃有趣。

减量 循环 自治 共治力促垃圾分类“闭环”长效管理

去年以来,历下区泉城路街道按照市、区垃圾分类有关工作部署,以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样板”为目标,以“减量、循环、自治、共治”为理念,建设垃圾分类专业宣教基地、分类处置垃圾分类亭,引入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积极打造社区垃圾精细分类全覆盖管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分类”,形成厨余垃圾无需外运即可就地减量无害化处理的“闭环”处置试点。通过垃圾分类,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自2019年8月份开始,街道选定鞭指巷社区和临湖社区作为垃圾分类工作先行社区,依托街道“星亮泉城”党建品牌,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凝聚民众广泛参与,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在“行走中的党课”“十里清泉行”“街坊人家”等党建活动和议事平台中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活动,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民情商圈网格化”管理治理效能,发动43个党建微网格网格员、网格民警、楼院长、党员骨干、胡同管家、社区群团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当中,组建4个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上门入户普及垃圾“四分类”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及告知书,逐步提升辖区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街道在极具巷陌特色的将军庙街建设“垃圾分类专业宣教基地”,凸显老城古色古香及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订制“垃圾带来的危害”“垃圾分类四分法”“旧物改造”等8个板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依托“张现水劳模城管工作室”品牌,打造特色宣教团队,开发创意多种互动游戏寓教于乐。结合“四点半课堂”“芙蓉润心桥”环保主题青少年活动,让幼儿、学生、家长都能通过实地参观、零距离接触,感受垃圾分类智能化、特色化实践。增派垃圾分类宣教督导员,宣传引导居民逐步实现从“随手扔”到“随手分”,详实记录推进情况,力促分类“常态化”。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专题宣教活动30余场,辖区居民知晓率达到95%以上,累计参与垃圾分类4315人次,参与率在60%左右。

街道与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商共建,引进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2台,一吨厨余垃圾仅需外运15公斤左右,减少了外运成本和运输过程中对街区路面、环境等方面的污染。目前日处理量一吨,能有效满足整个西片区1300多户家庭及省政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厨余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需求,辖区厨余垃圾减量已达到原来的80%。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广泛知晓前端垃圾去向、中端运输透明、末端处理过程,居民可通过实时监测,打消“我分你不分”的疑虑,真正形成垃圾分类自觉自治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刘阳 张龙 冯经伟 李冬阳 王宝静 郝倩 张群)

新闻推荐

平阴城管落实精细化管理助力道路“颜值”提升

整治门头牌匾近日,平阴县城管(执法)局从细节入手,以榆山路建设改造为契机,对榆山路和东沟商业街西段周边市容环境进行...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