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名年轻人为啥青睐回农村

济南日报 2019-12-10 22:05 大字

面对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孔雀东南飞”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平阴县孔村镇紧紧盯住人才“本土”属性,从2018年7月开始,连续两年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小乡镇得到35名人才青睐,落地扎根。

“相比大城市,我们一个乡镇怎么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思考,孔村镇党委书记陶庆福终于系统性地构思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实施一次针对本土人才的“引凤还巢工程”。

这一工程有何不同?为什么能够把人才从大城市引回小乡镇?

最大的特点就是紧紧盯住“本土”这个属性。“本村户籍的人才对村情民情了解更多,乡土情结浓厚,更有意愿长期留村工作,这样的人才能够扎下根,也更容易在农村扎下根。”陶庆福告诉记者。

通过紧锣密鼓的报名、笔试、面试、政审层层把关,2018年7月16日,来自31个村的66名大学生中有18名成功“凤还巢”,其中有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8人、专科9人,中共党员4名。

“人来了,如何留得住?怎样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如何用得好呢?”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压在陶庆福心头。

孔村镇的做法是既给待遇又给平台。为了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干得舒心,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孔村镇为这18名人才提供了在村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的平台,并且提供了参照“三支一扶”大学生工资标准及购买“五险”的待遇。

2019年7月,在上一年成功探索的基础上,孔村镇再次启动“引凤还巢工程”,这次不仅成功将平均年龄仅26岁,包含3名应届毕业生的15名大专以上人才引回到农村,还成功引回了两名年轻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相比大城市引才对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要求,这次孔村镇只聚焦了一点,那就是“实效”。

为了吸引带富人才回村发展,孔村镇创新制定出台了《创业型人才管理办法》,将1万至10万元不等的项目扶持资金,通过申报、初审、审定、评估等步骤,分三年按照60%、20%和20%的比例予以发放,确保创业项目长期有效、持续带动。

“90后”小伙宋京伟,初中毕业离家外出闯荡,当过室内设计师,搞过水果批发,在上海担任过餐饮店经理。当他发现太空泥项目能够有效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孔村镇创业。

凭借着带动300余名群众就业,不出门就能月增收1000多元,今年上半年,宋京伟被推荐审定为首批“创业型人才”,领到了第一年度4.8万元的扶持资金。对于孔村镇来说,引回一个宋京伟,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太空泥项目,还有一个聚集了7名人才的团队,里面包含2个复旦大学在读博士、2个上海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1名职业律师和1名专业会计,可谓人才济济。

随着35名人才的相继回归,村“两委”的平均年龄一下子降低了一大截,有活力、有想法的年轻人通过创办太空泥、菌菇农家乐等项目,代销“扶贫鸡蛋”、创新“五点半课堂”关爱留守儿童等方式不断,为孔村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更重要的是,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回归,为农村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储备了人才,筑牢了根基。

(本报记者冯经伟通讯员张志超)

新闻推荐

项目为王 走在前列 2019年济南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评议活动侧记

济南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现场。▲济南高新区中欧制造国际企业港项目。▼历下区山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项目。▲...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