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构建“保健”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给“保健”市场做好“大保健”
□本报记者 卢虹
在济南的公交车电视、楼宇视频广告、手机客户端,经常会看到一条关于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放心消费的公益宣传片;
在济南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会销场所,偶尔会迎来一次“出其不意”的飞行检查;
在济南的某个街头、某个社区、某个家庭,有时会收到一封提醒老年人健康消费的“信函”……免费旅游、冒充专家、神吹夸大,推销食品、保健食品、器械等保健品的“花招”层出不穷。为给老年人撑起防骗的“保护伞”,市市场监管局从生产企业到销售商,从索证索票到宣传用语,从突击检查到舆论环境,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展开一场持久战。
1月8日,济南与全国同步,在全市组织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在保健品市场激起的涟漪还未消去,7月底至9月初,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系统再次开展整治“保健”市场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整改工作,巩固成果,防止反弹……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整肃保健品经营环境,这是市市场监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助推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的印证。
“防患未然” 让欺骗伎俩消失在萌芽状态
在历城区王舍人街道,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店铺内,安装着一个高清录音录像监控设备。另一端,市场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对店面经营状况进行24小时监控,定期对监控视频数据进行梳理审查,以此作为查处违法行为的电子证据。
“通过在线监控的方式,实现‘实时、动态、全方位’监管,有利于规避传统监管中存在的监管难、取证难及违法行为趋于隐蔽的缺点。”市市场监管局保健市场乱象整治办公室副处长许亮告诉记者,通过采取“互联网+监管”手段有效进行实时监控,可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刻进行调查核实。“有利于掌握监管主动权,有效强化了源头管理。”
保健品的营销花样百出,但“你会耍花招,我有杀手锏”。
在会议营销活动频繁的场所,张贴消费警示横幅、处罚信息公告等,现场提醒老百姓提高对“保健”市场违法营销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将目光锁定农村集市摊位,并对其周围经营环境进行实地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针对旧村改造等重点区域,加大未拆迁房屋排查力度,严查黑作坊和黑窝点。
“在百日行动之后,开展‘回头看’工作,再检查再整治。”许亮表示,一些企业在百日行动中暂停营业,躲过风头后“伺机出动”。此次整治将重点关注此类店面,及时开展行政指导和执法检查,“对以‘健康讲座’为名义的经营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授课监控,坚决杜绝扰乱市场秩序。”
“打蛇打七寸” 让保健品违法行为无处可藏
3月17日,平阴县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反映,立即对某集团虚假宣传保健品的集会讲座进行突击检查,并立案查处;3月19日,槐荫区市场监管局对某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处涉嫌发布违法广告,对此立案查处……这样让违法行为“闻风丧胆”的突袭,在保健品整治行动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在保健食品生产领域,这样的震慑力同样存在。全市1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全部建立企业自查制度,每半年自查一次,并且将自查报告上交至监管部门。“监管人员根据自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保化处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每年对在产产品进行全覆盖抽样检查,排查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问题,所有监督抽检和处罚结果进行公开公示。
在上游,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这意味着,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原料来自哪里,产品出自哪条生产线,成品销往哪里,整个链条做到“无缝对接”。在下游,开展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专项整治,要求经营者必须索要进购产品的许可资质、检验报告等,禁止销售无法证明合法来源渠道的产品。
除了强化监管之外,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还把重拳惩治作为规范保健品市场的“杀手锏”。从严查办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案件,依法加强广告事中事后监管,对未经许可从事保健品生产经营活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声称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标签标示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一律全链条打击,一律从严处罚。截至2019年7月,济南市累计检查“保健”类店铺8807个,对保健品行业经营主体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692次,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614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5万余元,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协作执法486次,立案查处25起,已结案8起。
“良币驱逐劣币” 让群众自觉远离违法保健品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公益广告来了……”最近,这个稚嫩的童音经常出现在公交车视频以及楼宇视频中。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通过孩子的口吻,以孩子日记的视角,告诫爷爷奶奶等老年消费者,谨慎参加医疗器械“免费体验”活动。
“老人家,不要贪小便宜,买保健品要三思而后行,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就在上周的全福社区,市场监管人员设点向周边居民进行义务宣传,这是全市强化宣传引领的一个剪影。
这样“走心”的宣传活动有很多。
为了让更多群众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市市场监管局将宣传教育老年人健康消费作为整治保健品市场的重要环节、常态工作来抓。通过发布公告、发布宣传册、告老年消费者的一封信,开展进家庭、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业宣传等形式,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截至2019年7月,开展相关宣传活动2213次。
对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同样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打建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不断督促保健类企业和经营者开展行业自查,主动整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自觉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落实并解决好群众对保健类行业的举报和投诉。
群众的辨识能力高了,欺骗的生存空间就小了;诚信守法经营的多了,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就更有保障了;违法惩戒的网织密了,违法者就少有空子可钻了……这是一个市场规律。“开展保健品科普宣传,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和理性消费意识,是保护老年人及其家庭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保健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消费警示
谨防保健食品宣传“陷阱”
1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欺骗、诱导消费者。
2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3 “免费活动”为洗脑
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现场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请所谓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4 “权威证明”属虚构
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说明,在广告中引用无法证实的“科学研究发现”、“实验数据证明”等内容。
5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老年人体检咨询后,往往会被告知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日讯(记者冯经伟)8月2日下午,平阴县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宣布山东省委、济南市委关于平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职...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