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乡村医生:11年随叫随到的“120”

济南时报 2019-06-09 14:12 大字

“儿子,你还是回来吧,我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咱们这个上千口人的村里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乡村医生,不然耽误的事可不是一家两家。”说起11年前给儿子打的这一通电话,在平阴县锦水街道北土楼村开了一辈子卫生室的丁世栋说自己当时也有些不忍心,那个时候儿子在部队本来干得挺好,都准备提士官了,但看着一天天卫生室来来往往不断的病人,他狠狠心还是把儿子丁子翊叫了回来。

这一回村,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甚至没有下班时间的卫生室就彻底拴住了丁子翊,让这个1986年出生的小伙再也没时间琢磨走出村庄的事情。

让父亲丁世栋欣慰的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儿子很争气,不光医术水平年年看涨,勤恳、敬业、谦虚的性格和行医方式更是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每年,丁子翊都会受到管辖单位平阴县中医院和街道的表彰。

从2008年部队转业回村到现在11年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只要接到电话,丁子翊都会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病人家里。

2016年冬天的一个凌晨,丁子翊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丁大夫,快来啊,我家老爷子一直高烧不退啊!”村民王公金的家属在电话里发出求助。原来,80多岁的王公金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这天夜里突然发起了39摄氏度的高烧,家属只能打电话求救。室外狂风怒吼,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但丁子翊挂了电话后就翻身起床,背起药箱走到病人家中。

还有一次,隔壁镇上的一对老夫妻慕名而来,六十多岁的妻子骑三轮车载着患有脑血栓的丈夫的一幕恰巧被诊治完后送老人出门的丁子翊看到了。不忍心让老人每天来回周折,丁子翊干脆在诊所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让老人安顿下来,自己每天到出租房内为老人针灸。这期间,丁子翊不但没收过一分钱治疗费,还嘱咐妻子每天做饭时多做点,给老夫妻送过去。

“先看病,再谈钱;有困难的病人,能减免就减免。”这些年丁子翊父子俩行医一直坚持这个原则。几年累计下来,免除的医疗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蒙祖传聚蓄百方、承父愿平康兆民。”为了时时鼓励自己,丁子翊把家中长辈送给自己的这副对联做成铜牌挂到了卫生室大门口。丁子翊的爱心之举感动了无数病人,大家都说,这孩子脚勤腿快能吃苦,是个好大夫的料。

(济南日报记者冯经伟)

新闻推荐

“硕士农民”赵红艳的玫瑰栽培经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农村大众报平阴讯(记者张婷通讯员李文文)平阴县玫瑰镇有一位“硕士农民”,她叫赵红艳,所学专业为中医药学,2009年获...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