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鼓通:因祈雨而生的舞蹈

济南时报 2019-04-10 14:14 大字

“加鼓通”亦称“打长板”,是山东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传于平阴县境,县内宋柳沟一带尤为风行。由于此舞是用打击乐伴奏,鼓点打法是击打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持夹板与锣鼓配合边击边舞,而发出“加鼓通、加鼓通,加鼓、加鼓、加鼓通”的声响,由此而得名。

对加鼓通的来源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源于古时祈雨活动。据传,明代某年平阴大旱,连月不雨,禾苗枯焦,一位县官决心为民祈雨。他想起北宋时期,康王赵构被金国掳去,鞑子们让他赤脚站在鏊子上,下面点燃干柴,观其跳蹦,饮酒作乐,突然天降大雨,浇灭烈火,救下赵构。这个县官采用了同样的形式,赤脚站在烧红的鏊子上,由于双脚烙得疼痛难忍,县官不住地蹦跳,最后终于感动了上天普降喜雨。以后每逢天旱,百姓便聚集起来,模仿着县官的姿态动作向老天祈雨。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鼓通”除祈雨时组织表演外,也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自明末清初形成以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加鼓通”在平阴县流传广泛,能舞之人众多,因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

20世纪60年代初,舞蹈工作者曾深入宋柳沟村学习“加鼓通”,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民间歌舞《看庄稼》,该舞于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出。

“加鼓通”在我国民间舞蹈领域中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点,它不仅为专业舞蹈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史料和创作素材,而且对研究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济南日报记者陈炜敏 实习生刘纯)本期“济南故事”小结:加鼓通,加鼓通,四百年来众人捧;祈福民间喜乐见,舞蹈艺术是瑰宝。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让王皮戏唱出时代新曲

“郭柳沟不害臊,大人小孩王皮调。”王皮调又称王皮戏,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是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民间小戏...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