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亮出十八般武艺 平阴百名本土人才回村任职往昔东南飞 今朝盼回巢

济南日报 2019-02-09 11:31 大字

在回村工作前,“90后”张大力拿着每月扣完“五险一金”后4500多元的工资,与在县城的同龄人相比,小伙子算是“混得不错的年轻人”。然而2018年夏天,张大力做了一个在别人看来颇有些“冒险”的决定:辞掉还算不错的工作,回到村里干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张大力的身份,在2018年底平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的《关于实施“平阴英才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被称作“乡村振兴助理员”。在张大力所在的孔村镇拿出18个名额先行试点半年后,平阴县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82个岗位的乡村振兴助理员招聘,除了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外,还有一条“硬杠杠”——家在平阴。

“刚开始确实没有预料到报名会这么火热,到截止日期共有645人报名,平均8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平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洪涛坦言,自己一度还对大学生愿不愿意回来工作有些担心,现在看,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回来,只是过去没有这方面的岗位,只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投身农村的热情并不低。

曾几何时,“进城”二字是农村人的常态。不管是在外上学后留在城市工作,还是不甘于平凡的年轻人到城里打工,这种流动,就像一张从农村驶向城市的单程车票,也就有了很多人笔下“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多年以来的净流出态势让年轻人在农村成了紧缺资源。“回来工作之后,在村里转一圈,几乎见不到同龄人,打交道的要么是孩子,要么就是长辈。”张大力所在的陈屯村是个2000多人的大村,即便如此,在村里的年轻人还是很少。

村里没有年轻人,许多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就拿要求从电脑上报送电子版的农村财务报表来说,很多年龄大的村干部根本弄不了,只能一趟趟跑镇上的文印社。另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就是,随着村干部年龄普遍老化,后继无人不再是危言耸听,没有人才的农村谈何振兴?

作为平阴县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试点,孔村镇在2018年5月率先启动了18名乡村振兴助理员的招聘。为真正选拔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对“三农”有感情的本土后备人才,孔村镇出台了鼓励人才回村服务(创业)选聘办法,运用“七步工作法”选拔出18名本土人才,并派驻到各自家庭所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

在人才振兴中,孔村镇党委书记陶庆福一直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本土人才更容易扎根乡村,从而把所有心思扑在乡村。这一点,从一名嫁到孔村镇高路桥村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验证。

今年30岁的张丹丹也是首批回村的18名本土人才之一,老家在临沂市沂水县的她,大学毕业后嫁到了平阴县。担任村主任助理后,一直琢磨着在村里干点什么的她,想到了老家人大量养殖的蚂蚱。说干就干,张丹丹在地里搭起4个大棚,让家人从老家寄来虫卵孵化,开始试养“东亚飞蝗”。

村子本就不大,养蚂蚱的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全村的新闻。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就有到蚂蚱大棚参观的村民,里面还有不少贫困户:“你好好养,等你养好了,俺们跟着你干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入冬前,张丹丹养殖的蚂蚱销售一空,卖的3000多元钱虽然不多,但给了她来年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现在,张丹丹已经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很多村民都在入股协议书上签了字,愿意跟着她大干一场。

为给回来的年轻人真正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平阴县正在村干部和年轻人之间着力构建一种“真教真带真关心、真学真干真虚心”的新型干部关系,并为干得好的年轻人规划了越来越宽的上升渠道:“一聘三年,可续签协议,表现优秀未来还有可能进入村‘两委’,有机会考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在平阴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看来,凤凰回巢的意义和作用不在今年、明年,到了后年或者大后年时,再看他们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就会非常明显。为让年轻人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近期,平阴县乡村振兴助理员岗前培训班在潍坊市委党校开班,今后还将组织多场培训。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赵军 焦庆隆)

新闻推荐

年年过年一年更比一年好

经十一路棚改项目交房现场。(张龙摄)老旧小区改造前后对比。(邵明红摄)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起色。领新房钥匙、居住环境...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