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村镇破题乡村振兴人才短板,留得住更要用得好 南飞孔雀上演“凤还巢”
□本报通讯员焦庆隆
日前,原籍平阴县孔村镇孙庄村的郭晶接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聘书,她是孔村镇“4321”增力强基工程选聘人才引进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而在半年前,她还是安徽省某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在孔村镇,一批“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外出能人纷纷上演“凤还巢”,告别城市,返回家乡,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时代大潮中。
近年来,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作为工业强镇的孔村镇也不例外。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孔村镇今年5月启动乡村振兴“4321”增力强基工程,提出用好“提升精准把脉、提升人才支撑、提升境界能力、提升运转效能”四项措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三种实力,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两个基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孔村镇健康快速落实”一个目的。
将曾经“走出去”的人才“引回来”,实现“凤凰回巢”,让原籍大学生以及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兴业,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成为人才振兴的第一步。5月份,孔村镇出台了鼓励人才回村服务(创业)选聘办法,拉开招贤引智的大幕。
据了解,此次引进的人才分为服务型和创业型两类,除具备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外,年龄分别要求在40周岁和45周岁以内。“本村户籍的人才对村情民情了解更多,乡土情结浓厚,更有意愿长期留村工作。”孔村镇党委书记陶庆福告诉记者。从这点出发,孔村镇党委确定,服务型人才必须有本村户籍,创业型人才则是具有本村户籍的优先。
截至6月6日,共有66人报名,来自31个村。最终35名大学毕业生通过审核。在聘用人员中,有“80后”12人、“90后”5人,有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8人,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能力素质都较为优秀。
在这次选聘人员中,郭晶总成绩排名第二。放弃了千里之外的“铁饭碗”,来做一名村官,她直言不讳地说,回老家工作,一方面可以对年迈父母多尽孝心;另一方面,更看重回报家乡、施展本领的舞台和机遇。
人来了,如何留得住用得好?对此,陶庆福认为,既要靠乡情留人,还要靠待遇留人,更要靠事业留人。
为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孔村镇给这些人提供了参照“三支一扶”大学生工资标准及购买“五险”的待遇。对下一步要选聘的回乡创业人才,建立“项目评审验收”机制,创业项目验收合格的,按标准分档给予1万-10万元不等的奖励,并在对接上级政策时优先考虑。
新闻推荐
维康庄园山林中放养的八宝黑鸡超牛农牧科技改良后的鲁西黄牛鼎泰牧业一期和二期猪舍源虎黑猪在泳池...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