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企业办事越来越省心济南“最多跑一次”越跑越顺□策划/张龙 采写/黄佳杰 刘阳 张素芬 冯经伟 李冬阳 邵明红 王宝静 张龙
济北开发区正在帮汉方制药项目办理用地规划许可、立项等相关手续。 (王宝静 摄)舜耕街道工作人员到居民家中办理业务。(刘阳 摄)平阴县评残办证服务中心现场。(冯经伟 摄)市民当场拿到营业执照。(张素芬 摄)制图/郑雯
6月20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正式公布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来跑”清单。对企业和群众来说,“零跑腿”“最多跑一次”意味着办事方便、快捷、舒心;对政府而言,则显示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强调,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无论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成”目标。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政府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简便,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一次办成﹄服务赢得企业点赞
8月1日,亿同伟业项目相关负责人来济南经济开发区审批服务大厅办理水土保持方案许可,开发区工作人员姚超群对该公司提交的材料进行详细查看,随即帮助企业在山东省政务服务网上进行许可申报,半小时后该公司就拿到了所需的批复。以往,这项业务的审批时限一般是20天,而目前该项业务承诺的办理时限为5天。开发区工作人员通过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效的工作效率,把办理该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时间缩短到半小时,申报当天即拿到了公司的水土保持方案许可。“没想到这么便捷。不到半小时就拿到文件批复。”亿同伟业项目经理张俊拿到“新鲜出炉”的红头文件兴奋异常。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济南经济开发区通过代办帮办、服务前置、一窗受理并办结等多项举措开展“全链条”审批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一次办成”。
而在济北开发区,为了践行“一次办成”,开发区公布“零跑腿”“最多跑一次”“企业不跑我来跑”事项清单共计241项,确保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在241项清单基础上,济北开发区工作人员还亲自跑项目现场,了解企业诉求,不断创新方式加快解决企业和群众切实关注的难题。通过专程走访汉方制药工业园,了解到该项目环评报告书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济北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分步做环评的方法,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限。为此,汉方制药有关负责人表示:“汉方制药自进驻济北开发区以来,充分感受到了济北开发区在营商环境提升和优质服务落实方面的力度,为公司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成为公司做大做强的坚强后盾。”
市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前身”为腊山工业基地,由于该区域被划定为二级饮用水源地(备用水源),导致园内部分企业无法办理环评手续而停产。今年6月3日,市环保局下发《关于调整腊山水源地保护范围的通知》,将该产业园调整到二级水源保护区之外。接到调整文件当天,市中区环保局第一时间安排环评审批科工作人员,上门为该文化创意产业园企业核对情况,同时联系省级评估部门、环评机构、验收机构与企业对接,先后通过4次上门服务排查问题,为企业大大缩短了环评手续办理时间。这件小事折射出的则是市中区政府职能由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通过反向思维推出服务“反向跑”,市中区实现“从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趟,到网上审批、一趟不跑,再到上门服务、反向跑”的转变,切实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了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借助“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街道开展了“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由街道主要负责人带队,以全区200强企业为主,以上门走访、集中召开座谈会、电话沟通三种方式进行沟通服务,倾听企业心声,宣讲鼓励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使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对于有需求的企业,街道还安排专人靠上服务,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除日常走访重点税源企业外,解放路街道还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在交流中,了解到山东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大门出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街道立即协调历下交警泺源中队进行现场办公,安装了相应的警示设备,保证了公司进出车辆和非机动车道行人的安全。
天桥区2018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2320户,同比增长3.36%。截至8月1日,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已达到112101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1%。这组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天桥区通过登记流程标准化、登记注册便利化、登记手续简便化、实施全程电子化、企业服务高效化深化“一次办成”改革。从6月4日起,来天桥区办理注册登记的企业,只要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办照时间由原来的平均需要3个工作日缩短至“当日办结”,办理时限大幅度缩短。截至8月1日,在42个工作日内,已有4780户企业实现了“即时办结”,日平均办结114户。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创业的热情,数据显示,营业执照办理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61%。政府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不出门咋办事?槐荫区营市街街道凯旋新城社区的王风兰就体验了一把“办事不出门”。近日,85岁的王风兰接到烟台海阳市社保服务中心的通知,需要她在8月31日前将经社区和街道人社中心认证的离退休人员认证表寄回。根据规定,老人需要持相关证件到社区和人社中心进行现场认证,这让因身体原因无法出门的她犯了难。此时,社区的网格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她的难处,为她递上一本《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服务指南》的小册子。按照上面的要求,老人备齐相关材料后,网格员上门进行了拍照确认,并将材料上传给街道人社服务中心。几天后,盖有居委会和街道人社服务中心印章的认证表顺利寄达海阳市。
“办事不出家门”意味着政府要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营市街街道让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像王风兰一样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去年以来,围绕政务服务改革,街道投资200万元打造了700平方米的为民综合服务大厅,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5个人社中心窗口、4个社会事务窗口、2个计划生育窗口以及行政审批代表、综合代办和食药监所各1个窗口均统一集中在此,目前已梳理区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20余项,为实现业务快速受理、快速办结提供保障。
变“找上门”办事为“送上门”服务,这样的一幕也在市中区舜耕街道上演着。街道人社中心工作人员秉承“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利用下班时间前往居民家中收取办事材料,为服务对象成功办理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免去市民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的烦恼。
自打村里有了便民服务站,商河县韩庙镇黄家屯村的村民办起事来方便多了。7月20日一大早,村民王玉岭就来到村里的便民服务站,办理丧葬补助。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前后不到10分钟,填了表盖了章,手续全部办好了。“过去办事往镇上跑,手续多、路程远,来来回回几天办不成一件事。现在家门口就有便民服务站,随来随办,再也不用跑冤枉路费时间了,真是方便!”王玉岭说。走进这个仅有十几平方米的服务站,环境干净整洁,电脑、办公桌、文件柜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别看这地方小,作用却大得很,每个月能给村民办理大小事项好几十件呢。”黄家屯村村支书刘清玉说。村级便民服务站的建立,改变了过去便民服务大厅单打独斗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了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近年来,韩庙镇积极探索基层便民服务新模式,在全镇各村村委会办公室成立村级便民服务站。该镇便民服务大厅业务员集中对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将业务办理流程图粘贴上墙,将表格资料下发到村级便民服务站,由村里初步填写审核计生、低保、医保等表格资料,再由便民服务大厅审核办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每周二,平阴县政务大厅最繁忙、最“热闹”的窗口就属残联窗口了,每个前来的残疾人,少则一个、多则两三个陪同人员,咨询、填表、贴照片,还要赶往下一站的平阴县人民医院或者县精神病防治医院,找科室大夫医检评残,然后还要把相关表格再送回政务大厅残联窗口。下次领证时,还要再来到政务大厅领取。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来回跑四次。后来,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多次与县残联、县医院、县精防医院协商,创新性地在县医院成立评残办证中心,设残联流动窗口,每个月的16日、26日,政务大厅残联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到县医院流动窗口办公,相关评残大夫由分散的科室集中现场办公。残疾人办证不必再跑政务大厅,而是直接到县医院,在残联流动窗口现场填表、大夫医学检验区现场评残,然后下一个集中办理日拿证,最多也就跑两次。
现在,办理残疾证实现“一次办成”。为减除最后领证跑腿,平阴县政务中心又协调邮政EMS快递人员在每个集中办理日到现场登记信息、填写快递单,直接将残疾人证快递到申请人家中,快递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今年以来,医院残联窗口共办理了683件残疾人证,免费邮寄以来,全部快递送证到家。
“原本以为要跑个两三趟,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天才能办完,但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一次就能办完,回家等着拿证就行了,比以前真是省事多了,想不到啊!”刚办理完不动产登记手续的赵芳道出了自己的感慨。其实,残疾证“一次办成”只是平阴县推进“一次办成”改革的一个点,像赵女士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一样,从20个工作日到5个工作日再到即时办、1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提速增效、“一次办成”,群众都说想不到;在办理商事登记“实行容缺受理,决不让群众跑第二次,当天的件当天办结”;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实行1530审批流程”等关乎民生的许多重点领域,“一次办成”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全面落地实施。
新闻推荐
时报7月17日讯(记者王倩)今年5月,济南市农业局联合本报推出首届“十佳最受欢迎品牌农产品”和“十佳品牌农产品包装”评...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