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覆盖率达80%以上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大众日报 2018-06-29 01:14 大字

□记者田可新报道6月20日上午,济南市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现场会在市中区舜苑幼儿园召开。会上,多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运动游戏项目的展示。经五路幼教集团3所幼儿园完成了“童真彩虹”;七里山幼儿园展示了“趣玩绳梯”;5所3C立方核实验幼儿园的50名幼儿共同完成了3C运动游戏。市教育局多年来一直倡导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加强户外活动,特别是要确保每天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孩子体质。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解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日前,济南市教育局决定面向全市推广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及平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根据该局出台的相关意见征求意见稿,济南市将以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设计、统筹协调,将若干个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学校或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不同空间区域的学校,组建为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当地还将发挥优质资源优势,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高效、快速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扩张,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均衡化,让每个孩子享有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的公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当地计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覆盖率达80%以上。

□本报记者田可新实习生李南依本报通讯员李艳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会引发“上好学难”。推动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一直是教育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2013年,市中区在济南市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在几年的深化推进中,当地让一大批新建校、潜力校、城郊校在龙头校带领下,实现飞跃发展,短时间内成为家长心中的“优质学校”“品牌学校”。5年间,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做实、做大、做强,当地累计投入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6000万元,让全区6.8万名居民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有品质的教育,实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农村校抓一点带一片”的集团发展目标。

平阴教育在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中,则为全国各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推演出一个极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教育方程式”。近年来,当地根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按照“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调整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通过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相适应,与校安工程、标准化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相结合,与干部教师交流和素质提升相结合,由校车、配餐、“双洗”服务相跟进,妥善优化教育资源,撤并了一些生源匮乏、师资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县城乡学生;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该县以“济南市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人选为纽带,带动平阴县“名师工作室”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师徒牵手”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送教下乡”“城乡同课异构”等活动,有效地解决了薄弱学科、薄弱学校、薄弱课型的问题……

“全市集团化办学的‘市中样本\’有‘探索起步早、区域全覆盖、机制动力足、推进模式多、内涵品质高、社会效果好\’六大特点。集团化办学之于市中区,是一条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也是深化办学体制与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改革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公办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市中模式。而平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分析研究中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和样本。围绕这项工作,当地顶层设计好,改革政策与思路清晰;合点并校早,学校布局和资源实现最优化;联盟办学实,干部教师交流常态化;民生服务强,村村通校车,校校有食堂,学生能双洗,室内全供暖,校外有驿站;均衡程度高,实现了城乡一体、向高位均衡发展的态势。”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说。

建设教育发展共同体

王品木告诉记者,所谓教育发展共同体,就是“1+X”,优质学校是“1”,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不同空间区域的成员校是“X”,由一所优质学校与一所或多所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组合,构成新的教育有机体就是发展共同体。“所以,无论是集团化办学、还是城乡合作联盟或者是名校托管办学,都可以放到“教育发展共同体”这个框架之下,通过一种新型的校际链接关系,建立正向的资源交流通道,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干部教师,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各区县、学校要将实施教育发展共同体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济南市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切实加以推进,力求取得明显成效。”

市教育局也明确,在推进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力争解决“痛点”——名校作为优质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承担着教育反哺社会、回报民生的使命,但名校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往往对区域层面的政策、资金、师资、生源等资源产生“虹吸作用”,极易形成“一超多强”或是“两极相争”的“垄断”格局,要通过教育发展共同体这一架构,让“名校”成为带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发动机”,建立从名校到新校、弱校、农村校的资源交流通道,形成学校之间非行政性质的紧密链接,实现人、财、物等优质资源的流动、辐射、增殖,通过“名校零距离”的示范带动,让以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质量管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迅速形成规范,缩减发展周期,缩小校际差距,确保优质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良性互动、同步推进,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提升作出教育的应有贡献;要构建一种非行政主导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共同体”中营造“一家人”的理念,使交流干部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成长快、归属感高,以“共同体”内部交流为媒介,引领名校输出师资到成员校带动教师成长,让名校教师从“自己干”的骨干向“带着干”的师父、领路人转型,既提升了成员校的师资水平,又锻炼了管理才能,充实了名校的干部储备,打破名师钻研业务的“天花板”,发挥“共同体”内部交流的培训作用,既让新校、弱校、农村校的教师到好学校长见识、学本领,回到本校能独当一面,又发挥共同体联合教研的指导引领作用,缩短新教师、弱校农校教师的成长周期,还要建立包括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在内的有利于共同体发展的人事制度,吸引和鼓励优秀干部、骨干教师向农校、弱校流动,每学年干部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共同体内干部教师总数的10%,逐步实现共同体学校干部教师交流的科学化、规范化。

新闻推荐

优化营商环境抓要害处干关键点平阴动真碰硬“自我革命”

“平阴一直以为人实在、热情好客著称,但为什么发展依然缓慢?”问题的关键在于,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要让项目建设快推进、...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