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模式绘就老人幸福晚景

济南日报 2018-04-18 12:08 大字

老年人欢聚一堂包粽子。

近年来,平阴县锦水街道围绕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着力破解农村、社区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难题,全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试水“托管”敬老院运作模式,提升区域养老综合服务水平。

敬老院请来“新管家”

绿树环抱,小桥流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大花园。锦水街道敬老院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150万元,占地面积11.5亩,主体建筑包括三层公寓楼一栋、综合服务楼一栋、餐厅一栋。其中,公寓楼里有120个床位,可容纳120位老人同时居住。

敬老院内每个房间都配齐了老人用品及电视机、床铺、桌椅等生活设施,供暖、供水、制冷、消防、报警呼叫系统一应俱全;室内设立了绘画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乒乓球室、舞蹈室等,室外设立了绿化休闲庭院、休闲平台、文体小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公寓楼里还配有独立的洗衣房、浴室,可供老人洗衣洗澡。餐厅多样化营养搭配,每周都有不一样的食谱。“冬天住暖气房,不愁吃穿,还能和人打打牌、下下棋、扭扭秧歌,值了!”说起在敬老院的生活,五保老人们满脸幸福。

锦水街道敬老院利用国家政策,与济南某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敬老院托管化管理新模式,让老人得到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我们主要负责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和夜间值班工作,设有24小时值班室,可随时掌握老人的情况,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同时,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为老人做日常护理和衣物清洗,有保安负责敬老院的门卫和治安巡查,还有营养师负责食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管理成体系,服务质量自然得到了提高。”该公司负责人说。

养老设施建在家门口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还没有走进锦水街道锦水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动感的音乐便传来,社区的老人们正在这里的舞蹈室练习广场舞,欢声笑语,一派热闹场面。老人们对日间照料中心赞不绝口,“儿女不在跟前有照顾的,比儿女管得都好。中午不想回家,还有床位可以休息。我们凑一块儿身心也健康,不孤独。”

锦水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于2015年4月正式成立,是平阴县第一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休闲活动室、图书室、餐厅、休息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社区的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聊天、看书,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不仅如此,中心还经常举办特色活动来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春节举办睦邻联欢会、端午节举办端午“粽”关情暨包粽子比赛,社区老年人踊跃参加,不仅拉近了邻里距离,还丰富了居民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在城市社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在乡村,农村幸福院让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锦水街道后寨村85岁的靳先生,儿女都外出打工,无人照顾,吃住都在村里的幸福院。他说:“这里就是我的新家。干净卫生,用水、用电方便,还有人做饭。平常还可以和大伙儿聚在一起说说话,比原来一个人在家舒服多了。”幸福院里除可安置20名老人吃住外,浴室、图书馆、放映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也对全村老年人开放,老人又多了一个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更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街道有中心敬老院、社区有日间照料中心、农村有幸福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切实解决了五保老人的集中入住和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养老难问题,为老人贴心绘制了一幅幅幸福晚景图。

近年来,为推动养老事业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锦水街道按照全县养老机构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发动和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建设社会化养老机构,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加强新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日常管理中以加强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为重点,同时探索养老机构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实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街道养老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目前,除街道中心敬老院外,锦水街道还在锦水园社区和大佛寺社区建设了两处日间照料中心,在龙桥村、毕海洋村和后寨村建设了3处村级幸福院。高质量的养老设施和服务,让锦水街道社区和农村的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刘晓群 通讯员 陈美明)

新闻推荐

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路

本报济南讯记者从5月23日召开的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获悉,在各市择优推荐的基础上,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济南市天桥区等34个县(市、...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