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夏天不脏了 冬天不冷了上楼农民“俺也过上了城市生活”

济南日报 2018-01-29 11:54 大字

住上新房是王玉坤老人心中最大的心愿。(李鹏 摄)

平洛社区承载了滩区居民的新房梦。(李鹏 摄)

编者按

提起农村的房,读者或许会想到一座大院、一棵果树、一个石桌还有一张火炕。那种夏天院落乘凉、冬天围炉夜话的浪漫让城里人很是向往。平阴县安城镇王营村71岁的村民王玉坤却这样对记者说:“俺就想着赶紧住上新房,可不过这种夏天脏、冬天冷的日子了。”

城里人不知,在农村居住也有王玉坤所说的烦恼:因为牲口、菜窖都在院子里,夏天蚊蝇多;因为没有集中供暖,冬天冷得不愿起床,用他的话说,出门更是“不方便得很”。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事业的深入以及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开展,济南市不少农民也“住上了楼”。农民上楼后生活环境改善了吗?农民新生活如何维持?近日,记者来到济南市部分农村,去倾听农民的“上楼故事”。黄河滩区迁建圆了“城市梦”

“夏天的时候,俺们又盼着下雨,又盼着别下雨,那种心情太复杂了”,谈起农村生活,王玉坤叹了一口气。王营村是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试点村,同时也是市定贫困村,房子以石头房为主。由于靠近黄河、位处洼地,一下雨村子就变成“泽国”,地里的粮食被泡后,如果赶上晴天,太阳一蒸,基本就绝收了。“邻村人都说俺们是‘土人\’,大风一刮,满脸黄沙。从老一辈开始,俺们村的生活基本上在借钱买石头、修房子,挣钱、还钱,过几年再修房子之间循环。不少青年人都走了,连房子都不要了,就是不想再过这苦日子了。”

该村村支书王京芳这样说:“自从国家黄河滩区扶贫迁建工作开始之后,俺们村就成了试点村,平阴县非常重视这个工作,也为村子搬家想了不少办法、给了不少支持。”记者采访得知,王营村村民将整体迁建到县城边的平洛社区。

村民上楼,需要有什么费用?王京芳介绍,平阴县根据国家土地增减挂政策,聘请专门的公司对村民现有住宅进行评估,用宅基地面积加房屋面积的综合打分方法,1分相当于折合1000元,最后,村民根据自己需求申请要房,多退少补。70岁的贫困户王荣河往年冬天几乎不点炉子,2017年底,帮扶的“第一书记”帮其买了500斤清洁煤,并叮嘱他别舍不得点。“该点还得点,明年就住上楼了,这煤就没用了。”

村民上楼后,王营村的土地将被复垦,原来的宅基地也将全部变成土地。王京芳说:“村子靠近黄河滩区,土地肥沃,整个村子大概有900亩地,流转给大户耕种后,每亩地大概流转费用在1000元左右,全部分给村里300余名村民。这样,大家的生活也有个基本保障。”

随后,记者驱车来到距离该村7.1公里处的社区,大门口就是平阴5路公交车站牌。据村民说,从社区走到县城中心区域大概700多米。“俺们也是城里人了。”在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二期试点工程处,4号5号6号楼正在紧张的施工。而这里,也正是王营村王玉坤们的新房。据济南筑诚建筑工程集团技术员尹强介绍,房子按照合格标准招标,但是按照优良标准施工。“我们预计房子会在2018年国庆节期间正式建好交房,届时,村民们将告别过去的农村生活,享受暖气、天然气、网络等现代城市生活了。”为领新房钥匙 凌晨3点来排队

2017年7月6日凌晨3点,历城区唐冶街道雪山片区的居民安置楼前就已经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虽然这正是很多人熟睡的时间,但排在第三的孙燕却一点困意都没有,显得十分兴奋:“睡不着,都想早点看看自己的新家。”原来,7月6日是雪山片区居民领安置房钥匙的日子,四五年前还是安家村村民的孙燕一家人,即将变身为雪山合苑小区的居民了。

早晨8点,钥匙发放准时开始,现场人头攒动,排队的人踮着脚尖、抬着下巴向前张望,迫切的心情跃然脸上。孙燕很快拿到了钥匙,一路快走,迫不及待地来到2号楼。“十楼就是我家了,咱这就上去看看,”她兴奋地对记者说。随着钥匙转动门锁,咔嗒一声,孙燕新家大门开了。这是一个三室一厅户型,一共100平方米左右,进门是一间客房,穿过客厅是主卧和次卧。“我这是第一次住上楼房,以前一直在平房里,虽然平房空间大,但是布局没那么合理。”孙燕说。她把每个屋都仔仔细细转了一遍,每扇门都轻轻关上再轻轻打开。“明天就带着全家一起来看看。”看完房子的孙燕脸上堆满了笑容。

孙燕今年42岁,这是她第一次住进楼房,住进现代化小区。“之前住平房,柴火烧炉子做饭、取暖,很呛也不安全。厕所也是在外面,冬天跑到外面上厕所太痛苦了。住上楼房以后,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孙燕说。

和孙燕一样,季勇禄也是唐冶街道旧村改造的回迁居民,不过他所在的唐城小区2013年就已建好,如今在这已经居住5年了。“晚上再也不用跑到院子里上厕所;窗户密不透风,冬天不用总窝在被窝里取暖;有了天然气,做饭拧开炉子就有火,不用再烧柴火……”每逢讲起上楼后的新生活,他都要多说两句,给人“显摆”一下,“我觉得我们比普通小区还要好,这里有文体中心,配套有舞蹈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功能室,村里老人没事的时候,也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但是从村民到市民,并非只是从“平房”到“楼房”、生活条件改变那么简单,从农村到城市转变更深层的意义,应该是要让村民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

为此,唐冶新城建设在规划时除了村民的基本住房之外,还规划了村民生活保障用房,切实用于村民长期生活保障。同时,唐冶街道还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新小区的物业、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首先考虑新入住居民。而2013年该街道新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信息发布区每天及时发布全市就业招聘信息,综合服务区设有9个服务窗口,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居民养老保险等服务项目。

“没想到这把年纪竟然住进了楼房”

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今年83岁的章丘区官庄街道吴家村老党员韩宪芝高兴地说:“这几年,村里建设了农村社区,老百姓都住上了楼房,而且天然气、暖气、网络等配套设施都有了。不光是居住条件改善了,俺们村还是全国文明村,在这样的村里生活很自豪。”

韩宪芝介绍,为了照顾老年人,村里建了两栋老年公寓楼,90多户老人免费住,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养”。现在村里每年都会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老百姓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想得到荣誉,全村处处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氛围。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村里利用旧村拆迁的土地建设了吴家庄园,种植中草药、铁皮石斛和苗木花卉,还建设茶叶加工车间,生产加工丹参茶、石斛茶、菊花茶等健康茶品,让贫困户和在家闲着的村民到庄园工作,既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又推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吴家村的村民,我们都感到很幸福。党的十九大以后,这么好的形势和政策,我们盼着村里能发展得更好,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韩宪芝老人充满期待。

随后,记者来到官庄街道朝阳社区。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建设了闯关东文化广场,同时配套建设了老年公寓。“这里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天然气、暖气‘七通\’。”社区工作人员说。

“在这里住着挺舒心的。”社区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一家人用原来的6间平房换了现在120平方米的楼房,刚开始搬进来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应,“现在呢,没事到文化广场玩一玩,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

家住朝阳社区65岁的张大爷对新社区感触颇深,过去多少年住在平房中,夏天下雨怕涝,冬天也没有暖气,没想到这把年纪竟然住进了楼房。“咱这社区新楼房,村里有补贴鼓励买房,自己拿少部分钱就能入住。新房宽敞、结实,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暖气、天然气统一入户,这不就是城里人的待遇吗?”

据了解,章丘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规定,凡新建农村社区,需同步配套学校、卫生室、警务室、文化活动室、超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在远离城区、集中供暖、供气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偏远社区,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太阳能、沼气、外墙保温等新技术则成为社区的建设项目。 (本报记者 李鹏 李小梦 钱堃)

新闻推荐

16个好消息“打包”到,高校毕业生看过来报考基层“事业编”条件放宽,评职称还有利好

创业补贴不再受户籍和生源限制,报考基层事业单位条件可适当放宽,济南市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