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治尘排名”,这个办法好!

济南日报 2017-12-13 15:21 大字

刚刚过去的11月,济南跻身北方地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为让“泉城蓝”常驻,济南加大了对建设工地扬尘治理督查、处罚力度。12月12日市城乡建设委下发紧急通知,从12月13日起对存在问题的建设项目采取“每天一曝光,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的形式进行公开,并根据相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治尘排名”将每周一见。(详见本报昨日A2版)

城市扬尘治理,是确保“天蓝蓝”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潮,尤其是在冬季雾霾来袭时,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治理城市扬尘?济南不仅有着和各地城市相同的治理措施,而且还有特色,其中就包括“治尘排名”,说的直白点就是“治理城市扬尘的排行榜”:每天将存在扬尘污染问题的建设项目名称、参建各方、所在区县、办事处、帮包责任人、涉及项目监管部门在曝光台上进行曝光;每周对主城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高新区,含行业监管部门)、三县一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章丘区,含行业监管部门)分别进行排名;每月将检查情况形成专报上报市政府、市大气办,同时市大气办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启动问责程序。

“治尘排行榜”让治理城市扬尘更加透明。一方面,“治尘排行榜”倒逼监管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将各个区治理措施、进度、结果广而告之,市民就知道哪个区治理得比较好,哪个区治理得还不尽如人意。这样一来,监管部门的压力无疑会增加,不得不在“透明治理”的状态下,一往无前地去治理,因为你没有了退路。另一方面,“治尘排行榜”倒逼污染主体无处可藏。环保专家早已指出,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是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经过近两年各级各部门对包括扬尘在内多项大气污染源的铁腕治理,济南的空气质量大为好转。刚刚过去的11月,济南更是跻身北方地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然而,治霾是一场长期艰苦的战役,我们的治理也还存在死角和盲区。要消除这些死角、盲区,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手段。通过“治尘排行榜”,将以往只有生活在附近的市民才能知道的扬尘治理情况向全市人民公开,如果哪一家工地依然存在污染大气的行为,依然不把治霾当一回事,就会被推到百姓面前示众。要知道,现在百姓环保意识觉醒、参与意识增强,大气污染治理不到位,等同于触犯众怒,等同于公然与百姓为敌。这种情况下,哪一家企业还敢?

设置“治尘排行榜”,是环境保护的创新和智慧。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济南治理环境污染,还给群众美丽家园的决心。我们就要用这样的倒逼方式,让治理主体和污染主体打消侥幸的心理,使其知耻而后勇。

有了“治尘排行榜”,还应该精通“十八般武艺”。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不能赤手空拳,要有威力。在设置“治尘排行榜”的同时,还需要伸出强硬的拳头。对于治理不力的监管部门要进行严厉处罚;对于不按照要求治理的企业,要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

新闻推荐

长清22人动用扶贫资金被查

本报12月7日讯(见习记者张晓燕通讯员陈强周新王晓迪)长清区纪委通过自查、暗查和互查“三查”行动开展扶贫领域问题检查行动,截至目前,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1起,查实13起,查处22...

平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