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残志坚,与疾病斗争23载的陈泽忠—— 用刻刀书写别样人生

大众日报 2017-11-24 08:25 大字

□本报记者饶翔宇

本报通讯员石蕾

在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的大山深处,有一群从事绘画和石雕工作的残疾人,陈泽忠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位。

来自平阴县东阿镇苏桥村的陈泽忠,16岁时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在与疾病斗争的23年中,家里也变得一贫如洗,为了自救,他开过小卖店,养过獭兔。生活的艰辛与坎坷让他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辛酸经历,也磨练了他求生的意志。

“2013年5月18日,我在平阴县残联的鼓励下来到绿泽画院,开始学习石雕技艺。”陈泽忠与画院签订了培训协议。起初,对于陈泽忠来说,第一次拿起刻刀心里很紧张。一件一尺见方的作品,熟练的刻工一个月最多也只能完成一到两件,这需要很强的耐心。但是看着工作台上那些自己从小到大在山上见惯了的石头,竟然在老师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石雕作品,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神奇,最终决心坚持下来。

陈泽忠口中的绿泽画院实际上是济南市残联部门依托平阴绿泽画院、济南方缘石艺术品有限公司专门为残疾人打造的残疾人文化产业培训就业基地。基地本着“零基础入学,零起点就业”的原则,接纳了这些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残疾人。教学上,画院根据自身岗位需求设定培训内容,根据学员的基础设定培训周期,平均培训半年左右,最短两三个月,培训后直接就业。

此外,为了让残疾人有一个舒适的就业环境,济南市残联部门和画院从硬件上不断进行改造,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基地无障碍设施及住房等基本设施的改造,并对培训费用进行补助。同时,为使残疾人生活方便,精神愉快,基地将宿舍、画室、雕刻室、浴室、食堂等全部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宿舍配备卫生间,并配备了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等,修建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娱乐室,并对残疾人的雕刻室进行环境改善。在基地的画室外,为残疾学员的代步车设有专用车位,而且车位是专人专用,每个车位都有固定的充电插座。画院老师介绍,“这样做是为了充分维护残疾人学员的尊严,让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平等参与的快乐”。

如今,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现在陈泽忠每月可以雕刻1-2件成品,最多能够拿到4000多元钱的工资。现在的他不仅在县城购买了安置房,还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靠自己的双手找回了生命的尊严,过上了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

新闻推荐

千年平阴玫瑰走不出济南?华玫生物表示不服-41℃真空冻住玫瑰香

在华玫生物,冻干处理(左)与非冻干处理的玫瑰花形态对比。本版照片均由记者王汗冰摄华玫生物工作人员将玫瑰花放入真空冻干仓内进行处理,保持其原有形态。玫瑰代表着爱情,花香更是迷人,不仅理气...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