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软实力就在大街小巷里

济南日报 2022-04-11 11:21 大字

□肖明君

城市崛起,一方面是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新园区大项目的纷纷落地;另一方面则是城市精神的屹然挺立,也就是城市软实力的建设。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体两面”,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托。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以来,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城市精神载体等成为党代表们热议的主题词,由此可见“软实力”在济南已经具备高度共识。党代会报告也郑重提出,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力,让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

软实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很强的社会根基。但说起软实力,有人可能觉得没有头绪,觉得既无从做起,也不知何以显现。实际上,城市软实力,不像“硬实力”那样可以通过GDP、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年度投资额等进行计量化、数据化衡量,软实力更多是通过不可量化的体验感来认定,是以人的感觉为基础的,是以是否“宜人”为旨归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等,这些都是主观体验的集合,以此形成城市认同度、知名度,进一步衍生城市品牌和格调。

以城市软实力的首要指标公共服务能力来说,一个人如果在一条景观大道上体验城市魅力,结果内急找不到公厕,那么再漂亮的“硬件”这时候都抵不过一个公厕。这时候,煞风景的不是风景,而是“人性化”不到位。所以,软实力基本上是人性化服务供给层面上的。这给人以深刻启示,软实力建设,不能专挑城市“窗口”部位,不能仅选择“有面子”的地方,而是落脚于大街小巷,立足在烟火人间,与人们的生活场域深度融合。

软实力强大的城市,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文明城市。而文明城市建设,恰恰是济南近些年来软实力迅速提升的有力抓手。中央文明办近日通报了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济南市再度以96.88分的优异成绩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济南成为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文明城市,与背后一系列以人为本的“软建设”密切相关。比如,城市文化的提升,这个更集中呈现在小区文化墙上的“二安诗词”,“济南韵味”十足的街头口袋公园、公交车厢内的“文明课堂”……当文化无处不在,济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则处处可为。这些会通过耳濡目染,影响每一位遛弯的市民,影响每一名行走的少年。久而久之,市民的素质就会得到提升。再比如,城市志愿者的扩容,是城市文明提升的人力载体,是城市软实力打造的人力因素。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的公益意识成长,提升了城市的“自我治理”能力,让城市治理更加具备“自驱型成长”的特质,而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治理带动,恰恰是软实力建设最紧要的一环。作为社区基层党代表的李利红,在发言中就提到,很有必要吸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从而凝聚社区文明力量。

总而言之,城市软实力建设,一点也不能失之于“软”,这需要更系统化、细节化、生活化的绣花功夫。济南的软实力建设,必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标配”,不妨以此次党代会为契机,让软实力建设从热议话题转化为顶层设计,从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起步,以“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100米”的诚意,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人文底色,打造济南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底蕴。

新闻推荐

泉城路街道凝心聚力擘画跨越发展新蓝图答好古城更新“特色卷”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东风劲吹千帆举,春潮涌动万象新。作为历下区“一轴”串联两大发展核心的起始点,“三区”拓展城市发展框架的主阵地,泉城...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