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下一个暴富的是自己?或许你是 韭零后!
市民参事
“从理财小白到年化25%+,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问我。”
“他只上了一节课,就实现收益翻倍,你还不心动吗?”
这样的理财广告,你看到过吗?励志的故事、诱惑满满的鸡汤、光鲜靓丽的形象、高大上的专业知识……你是否也为这一套“财富组合拳”心动过?这一波理财营销,瞄准了“理财焦虑”的年轻人——“90后”“00后”活跃的社交平台上,不时弹出类似的课程、内容。
从股票、基金、期货到元宇宙、区块链、数字货币,互联网“理财高手”都能谈上几句。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眼前这个“手把手教你买入第一只基金”的“投资大师”,很可能一周前还是探讨着“基础款这样穿出高级感”的穿搭博主。
那些关于“财富自由”的高谈阔论,是希望还是陷阱?观点A 理财是给自己的安全感
最近,“理财”“基金”等关键词的热度,前所未有地高涨,关于它们的段子也屡屡出圈。尤其是在疫情和国际形势冲击下,有人说“理财焦虑”成了普遍存在的“社会病”。
“90后”市民小李是一名公司职员,她是在2020年开始理财的。“疫情发生之前,我从来不会精打细算,最多看一眼月账单,知道自己这个月花了多少钱。但在居家办公的那段日子里,我身边就有因为公司经营困难而失业的朋友,他们的经济来源说断就断了。要是平常不怎么攒钱,连下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我这才发现,钱包掏空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小李说,现在她把闲钱放在银行理财里,每天看着虽然不多但持续增加的小小进账,让她很有安全感。
大学生同样是理财主力军。对“00后”大学生小袁而言,学着理财是一种自律。“我完全自己管钱是从上了大学开始,一个月的生活费都归我自己支配。刚开始我也不知道一斤水果多少钱算贵,就随心所欲地花,结果几乎每个月的钱都不够用,突然有个临时开销就手足无措,也不好意思老问爸妈要。”小袁说,自己始终没有开通“花呗”“白条”等信用支付,担心一旦开始用就会“停不下来”。于是,小袁就通过记账的简单方式开始学习理财,“记了之后确实能稍微控制一下花销,现在花钱不那么大手大脚了,虽然每个月也没有多少余额,但至少比欠钱有安全感多了。”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显示,疫情之后,“90后”更爱攒钱了,2020年上半年“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四成。理财成为年轻人的安全感来源之一。
观点B 网络营销造就“理财焦虑”
“我们理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多挣点钱。”
生于1978年的市民贾先生曾经入过股票的坑,亏掉了将近一年的工资,事情已经过去两三年还没“缓过劲儿”。说起当时下血本的投资,贾先生的理由非常直白,“我们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现在‘90后’也已经成家立业了,薪资要养家,还要满足自己的喜好,捉襟见肘是常事。”贾先生认为巨大的经济压力让部分年轻人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除了寄希望于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外,也试图在理财上找到新的收入突破口。
与此同时,现在投资理财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券商理财外,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线上理财平台选择日益增多,哪怕投资一元也能买货币、基金,对年轻人而言诱惑巨大。
除了自身需求外,有不少人的理财焦虑是人为制造。“想了解大学生如何经济独立,欢迎私我。”“理财经验免费分享,资料整理在网盘,有需要私聊。”“你还拿着一份死工资吗?快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吧!”这样的广告,充斥着上班族张玲玲的生活,广告中那些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分享着自己的成功经验:刚毕业一年拥有一辆车,25岁全款买了第一套房,28岁实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这些信息让我有一种别人都不到30岁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错觉,似乎只有越快赚到钱,我的人生才能越早步入正轨,这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张玲玲也曾想过通过视频广告购买理财课程,可又怕学不到什么。
翻阅各大社交平台,不计其数的昔日“佛系少年”为自己立下了“小目标”——“我要‘搞钱’”“改变命运”“最浪漫的事不是诗与远方,而是实现财务自由”……“豪言壮语”满屏皆是。
观点C 别从“小白”变成“韭菜”
“理财焦虑”无疑给许多平台、广告商造就了商机。因财商教育乱象丛生,整个财商教育行业引得监管重拳整顿。2021年8月,国家网信办在专项整治活动打击的八类财经类违规问题中,明确指出要打击炒作社会恶性事件、负面极端事件,煽动悲情、焦虑、恐慌等情绪,借以推销所谓“财商课”、各类保险产品等。
不过,某些喊着“1元学会钱生钱”“三节课摆脱穷人思维”口号的“收割者”,依旧靠着极具吸引力的洗脑式宣传文案,圈到了一批又一批初出茅庐的理财“小白”。
央视曾经报道过一项理财课骗局,理财“小白”仅花1元加入课程,在一期课程临近结束时,对方又向其推荐进阶课程,加入这类课程的“小白”最终因为不了解专业知识、盲目信任平台,被“割韭菜”骗取近万元。
某银行理财经理胡晓菲就年轻人为什么容易被所谓的理财课“坑”进行了分析,“许多人产生‘理财焦虑’、盲目买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了解’。一是不了解相关产品或资产的风险,二是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的工作人员会一再提醒要好好做风险测评的原因。”
胡晓菲说,“小白”们需要知道,“理财”是个专业话题,它不像娱乐产品那样易于上手操控,要想真正“理”出点名堂,就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轻信“低风险高回报”等理财话术,谨防变成“送上门的韭菜”。
观点D 放下焦虑实现“稳稳的幸福”
济南日报记者发出的调查问卷显示,26.85%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理财意识是好事,可以增加收入,37.04%受访者认为不是好事,容易产生风险,36.11%受访者认为理财是把双刃剑,需要一定知识基础。66.67%受访者认为现在理财平台存在过度诱惑和宣扬的色彩,62.04%受访者认为应该对年轻人理财进行正向的干预和引导。
市民杜宏伟认为,金钱只是虚拟数字,但我们在决定如何使用它们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决定如何安排我们的生活。从省钱、攒钱到“搞钱”的一系列操作,年轻人的改变背后都是在通过更理性的消费方式、更有规划地使用金钱,从而获得抵御风险的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值得鼓励和认可。但在许多广告的引诱和互联网平台“炫富”分享的影响下,有部分年轻人将财富自由作为了追求目标,也正因为狂热的“搞钱”心态,让他们容易掉入“理财焦虑”的陷阱。
“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曾说,从财富这个角度,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候,是认为自己早晚有机会实现财富自由而尚未实现的时候,那些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也承担着更多责任和压力。”杜宏伟说,“财富自由”不应该是年轻人追求的终点,放下“理财焦虑”,通过正规途径学习理财知识、积累财富,更容易实现“稳稳的幸福”。
市民 高女士
现在有些APP里面会弹出一些小游戏,点进去之后就会向你推荐一些理财产品,我觉得这类平台还是有一些诱导的成分。
市民 阮先生
我认为理财是有好处的,但是理财这种事得需要经验,没有相关经验的话就可能会亏钱,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年轻人应该先学相关知识再入手。
市民 孟先生
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买基金可能是跟风吧,并且都想多赚点钱,但是理财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没什么把握尽量不要去碰这类东西。
市民 崔女士
我的家人买过一些理财产品,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热衷于理财是件好事,这说明人们的思想都在进步了,不再大手大脚花钱,而是精打细算过日子。微 观点通过理财追求“平衡的生活”
搜狐号 南京天放网科
面对生活中不可测的风险时,资金的可用性会是一种巨大的帮助。金融产品的出现,帮助人们把“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钱”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但需要合理地使用信贷产品,才能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
马上消费价值研究院指出,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中,各种品类、赛道不断创新、涌入市场,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不断地构成各种各样的安慰,还有诱惑。广大消费者应该学会在自己消费能力的承受范围以内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所谓的更理性的消费,既不是让自己的欲望不断扩张,也不是对每一笔钱斤斤计较甚至倡导“不消费”。而是通过理财,追求一种“平衡的生活”。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购买自己值得拥有和足以匹配的东西。确保所有的消费都是建立在有足够收入支撑的前提下,让信用借贷帮助你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让它使你变得负债累累。如果暂时收入有限,应该做的是理性克制消费欲望。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修正前进的方向,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用积极的行动,健康的消费观念来为自己赢得安心生活的底气和能力。
提升理财水平和认知
网易号 华尔街报道
互联网时代,投资理财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银行理财、券商理财产品,以支付宝、QQ为代表的线上理财平台等选择日益增多,方便快捷。只需在手机上下载相关APP,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投资,哪怕是1元也能买货币基金。
不过,金融市场如同职场,现实往往会对他们教育一番。年轻人盲目进入,难免容易因无知而成为待割的韭菜——看别人赚得火热,自己就按捺不住,于是一股脑涌入,今天买了明天就想着赚钱,心情跟着收益上下起伏,被套牢也就不稀奇了,甚至被称为新一代“韭零后”。
每个人对财富都是向往的,年轻人想要通过理财创收的初衷无可厚非。只不过,他们只看到了投资带来的高收益,却忽略了高风险的存在。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都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赚到更多的钱,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和认知,尽可能深入了解金融产品知识,做好风险评估。
神 回复
网友@阿喵:在一些基金、股票社区,“今天又亏了多少”成了大家相互打招呼的方式。
网友@达莉亚:好不容易有时间看个电视放松一下,结果各大视频APP也在渲染焦虑,不是要我报名学理财,就是要我考个证。
网友@李小鑫-xxy:只要我不看,焦虑就“卷”不动我!
网友@砰砰:人生建议,不要随便打开别人的理财晒单,否则就是:我好焦虑!我好痛苦!
欣 视界给想“搞钱”的我们
一条可行之路吧
每当在视频平台看到“大师直播课”“实现财富自由”的小广告,即便我是“尊贵的VIP”,也不忍心直接点“跳过”——画面里那些送水工、大学生、白领展示着手机界面,理财收益远远高于当月工资,谁看了不心动?
这类广告,拿捏住了我们普通人最朴素的心态——我想赚钱!各行各业的“演员”都赚到钱了,我也一定行!意志力不够坚定的观众,或许已经扫码交费开启了第一课,甚至已经被“导师”牵着鼻子走。
不只是这类财商课程,如今理财圈也已经“饭圈”化。那些基金、股票博主逐渐成为“顶流”,评论区一水儿“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哥哥”。只是这样的理财知识来源,是否真的可靠?年轻人“财富自由”的梦想,真能通过他们实现吗?
“理财焦虑”不论是来自现实压力,还是来自商家营销,抑或仅仅是因为许多人心中潜藏的“一夜暴富”梦,都让理财知识的需求越发旺盛。除了直播课、追“网红”,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去学习理财知识,真正走上“积跬步以致富”的康庄大道?
理财的人越来越多,无疑是一种进步。请给我们这些想“搞钱”的年轻人多一些正规的学习途径吧。希望金融机构、银行能官方下场搞讲座,高校教师能开设网上课堂,理财高手能汇聚成专门平台,让那些做戏的、煽动焦虑的平台广告绝迹……
也请记住,理财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远离那些人为制造的焦虑吧。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实习生 张晗
新闻推荐
街道组建多支社区特色文化队,筑牢“健康槐荫”文化阵地工作人员广泛宣传“四好南辛”建设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