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济南指南”
□杨曙明
《济南指南》出版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作者叫叶春墀。关于写作和出版这本书的动机,作者在“例言”中开宗明义:“济南为北省名胜之区,居南北之冲,交通便利。有胶济、津浦铁路之连络,有小清河、黄河之灌输,士商之道出于此者,月以数万计。使无专书指示一切,何以便行旅而知梗概?东西各国于名都大埠,均有记述之书,特仿斯意,辑成是编,聊备检查之需。”
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尚未蓬勃,白话文还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因而《济南指南》是用文言文写就。文言文虽有这毛病那缺憾,但任谁都不能否认其语句简练的优点,拿该书对济南地势的介绍为例:“济南形势,南起泰山之麓,蜿蜒北来,而龙洞、而玉函、而历山,陡然跌落平地,而为省城。东西山岭迥环,以黄河为门户,以鹊华为关锁,洵海岱间之一大都会也。”
济南历史悠久,可《济南指南》对其历史沿革之介绍却仅有寥寥数语:“其地本汉济南郡,文帝十六年为济南国,景帝初复为郡,历代屡有改易,明仍为济南府,清因之,今为历城县云。”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金元之济南,书中则忽略不计,依我看来颇有些遗憾。
历史上的济南城,既是历城县城,又是济南府城,而且明初以来还是山东省城,《济南指南》中对其城廓的介绍如下:“其城明始砌砖石,形如盆盎,周约二十余里。其四门东曰齐川,南曰历山,西曰泺源,北曰汇波。清末复开便门四,东门之南曰巽利,南门之西曰坤顺,西门之北曰乾健,北门之东曰艮吉。其外城为清咸、同间所筑,三面屹然而独缺其北,以汇波门为城内出水总口,以其外无居民故也。”
济南是泉之城,水源丰盈得天独厚,尤其是那护城河水,更是由泉水灌注而成。“其池则自南关黑虎泉涌出,一脉劈为两派,东会珍珠泉,西会趵突泉,泺水相抱而为护城河,虽久旱色不浊、量不竭。城之西北隅有大明湖,会合十数名泉,汪汪而为巨浸。远山倒影,清流见底,舟穿荷柳,游鱼可数,古人云‘济南潇洒似江南’。”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指南》中对其也有诠释:“其古迹有舜庙,盖以耕于历山也;有闵子祠,实先贤丘墓之所在也;有伏生祠,以乡先儒之经师也;有历下亭,乃杜工部李北海之所咏燕也;有曾子固祠,以文人而为循吏也;有铁公祠、七忠祠,以其能捍大患、执干戈以卫社稷也;有李沧溟之白雪楼也,以七子盛名,与郡之诸大家,若边华泉、若王渔洋、田山姜、庐雅雨,后先辉映也。”
清末民初,随着胶济、津浦铁路相继开通,济南由之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再加之原有的陆路、航运优势,其地理位置之优势更加凸显。《济南指南》对此是这样介绍的:“小清河上通泺源、渤海,商船直达西门,加以铁路大开,北通京津,南及浦口,东控青胶,四会五达,外人鳞萃,故五里沟以数十百年之古墓荒郊,遂变而为绝大商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济南指南》中,对济南人的性格着墨不多,可虽其仅有寥寥数语,我以为却较为精确:“其人多文秀,其俗喜诗书,好利而乏远谋,故富商大贾往往无土著者。”或许是富商大贾多外地人之缘故,当时仅是老城内的会馆就有十处之多:浙闽会馆、八旗奉直会馆、福德会馆、江南会馆、山西会馆、江苏会馆、河南会馆、两湖会馆、浙绍会馆等。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化,济南人也有不喜诗书的,也曾出过以孟洛川为代表的富商大贾。
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传统中医大都是依托药店坐堂行医。1890年,美国传教士在济南创办了华美医院,随后十几年间,外资医院不断增加,在《济南指南》中,录有其名的医院有:位于南新街的美国医院,位于商埠二马路的德华医院,位于娘娘庙街(今岱宗街)的东华医院,位于大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的宫藤医院,位于大梁隅首(今明湖路东段)的博济医院,以及位于商埠升平街的森原医院等。
说起当年济南的制造业,真可谓一穷二白。在《济南指南》中记录在卷的,仅有山东兵工厂、泺源造纸厂、振华火柴有限公司、济南电灯公司、岱北模范染织有限公司、长丰染织工厂、兴华染织工厂、兴顺福机器面粉公司、人和面粉公司、云锦织布厂、三义工厂,以及工艺传习所。这些企业不仅生产规模很小,而且机械化程度也很低。或许还有些手工业作坊没有记录在卷,但别管怎么说,济南工业落后显而易见。
济南自光绪三十年(1904年)自开商埠之后,较之工业发展缓慢而言,商业却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金融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在《济南指南》中,不仅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山东银行的大名,而且还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银号、钱庄、汇兑庄等。此外,还有二十多家外资洋行。他们在经营进出口货物的同时,兼营金融业务。至于商铺数量,《济南指南》中记录在卷的就有六七百家,不过这些商铺大都是家庭式的小商店,鲜有像绸布庄的瑞蚨祥、中药铺的宏济堂、茶叶铺的春和祥、洋货铺的广立顺、钟表铺的亨达利、鞋帽铺的大成永等那般“像模像样”的商店。此外,从商业门类的蜡烛铺、烟卷铺、丝线行、轿店、胶皮车行等行业中,我们也能够多少了解到当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低的状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昔日济南有众多古迹,不过在古迹中,祠堂为数不少,《济南指南》中记录在卷的就有二十七处。在这些祠堂中,时下仅存的只有三处,分别是位于大明湖畔的铁公祠、曾公祠和稼轩祠。稼轩祠原为祭祀李鸿章的李公祠,20世纪60年代初,相关部门让其“改名换姓”。在那些消失的祠堂中,有祭祀济南先贤闵子骞、张养浩的闵子祠、张公祠;有祭祀前清巡抚佛伦、丁宝桢、张曜的佛公祠、丁公祠、张公祠;有祭祀前清重臣刘铭传、僧格林沁的刘公祠、忠亲王祠;还有祭祀殉难义士、烈妇的七忠祠、昭忠祠、双忠祠等。
作为旅游指南,《济南指南》显然早已过时,可是作为文献资料,它却是弥足珍贵的。
新闻推荐
每年这时,五龙潭总是格外热闹。春水泛波,樱花胜雪,济南的春天,泉城的浪漫,尽在这天朗水清、春樱烂漫之间了。即便是料...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