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心”回家 重启生活济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

济南日报 2022-02-15 11:28 大字

2月14日上午,山东省首例自主完成的、济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李先生,顺利通过“生命大考”,这意味着,在他身体里跳动了30天的人工心,终于可以跟他一起回家了。回家以后,他将进一步适应这颗新“心”,生活也将逐渐步入正轨。据悉,这次“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于1月15日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为心外科张锋泉团队独立自主完成的山东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出院前考核——

理论、实践均通过

“通过前期培训,你已经掌握了‘人工心脏’的操作和维护,今天要进行一次正式的测试了,我们准备了两份试卷,一份是理论,稍后是实践操作。”2月10日上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病房,济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李先生与妻子正进行着一次关于“人工心脏”操作维护的理论与实践考试。

该院心外科主任张锋泉介绍,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人工心脏”电池的拆装、更换应急装置、对装置说明书的理解等。“出院之前的考核对李先生及他的家人来说非常重要,这次考核是检验是否已经熟练掌握‘人工心脏’设备使用方法,其目的是防止‘人工心脏’在后期维护上出现问题。”张锋泉说。

“从患者及家属的操作情况来看,已经具备出院条件了。”该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海杰介绍,出院后医院将对李先生制定一套完善的随访措施,医生与患者和家属,及提供这套设备的工程师建立了微信群,需要每天在群内上传患者生命体征、“人工心脏”设备的相关指标,也要上传刀口实时恢复的照片,医生通过这些数据的反馈,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指导李先生如何正确处理。

“人工心脏”并不是向患者体内植入心脏,而是通过植入一个人工心脏泵,把患者心室的血液引出来,通过血液泵内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血液推出并经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动脉,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辅助患者的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

术后第三天就能坐起来了

除了要熟悉“人工心脏”的操作外,术后每天的运动康复和心肺功能康复对李先生身体恢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李先生术后的那天起,该院心内科治疗团队就已介入,对李先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即刻就帮李先生做下肢力量训练,术后第三天李先生就能坐起来了,第六天就能在病房走动了,到了第九天李先生就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挎包也慢慢从斜挎变成了双肩背。”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福介绍,治疗团队后来又为李先生做了6分钟步行试验和运动心肺试验,试验表明,李先生已经达到出院指标。

“没有他们的康复训练,我也不会恢复得那么快。”李先生说道,感觉自己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可以“撒欢儿”了。

王福建议李先生,在未来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训练,更好地恢复心肺功能。同时,他表示也会注意对李先生进行长期随访,及时评估心脏功能,帮助李先生恢复身体健康。他希望李先生能够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回归到家庭里,回归到他生病前的社会角色中去。●带“心”回家——

睡觉时可给“心脏”充电

“我感觉轻快多了,以前经常心慌,浑身没劲儿,总感觉浑身不舒服,手术之后恢复得挺好,身上舒服了,也有劲儿了。”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刚开始进行人工心脏的维护操作时还有些紧张,经过十多天的学习,已经能够熟练掌握。

“祝贺你,老李!”出院前,李先生的主刀医生、心外科主任张锋泉又对李先生进行了叮嘱,例如洗澡的时候要淋浴不要沐浴,电池一定要做好维护,自身的抗凝指标必须要达到正常范围。“心中的感谢已经没法用语言表达了。”李先生说,现在真正感受到了人工心脏的好处,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张锋泉介绍,目前这个“人工心脏”需随身佩戴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使用6-8小时,一共有6块电池可交替使用,患者在晚上睡觉时可直接使用交流电为“人工心脏”进行供电。

说起出院以后的生活,李先生难掩喜悦之情,他表示,出院回家后,要好好陪陪父母,带着妻子、孩子去外面逛一逛。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妻子刘女士也露出欣慰而幸福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人工心脏”能够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我国有心衰患者1000多万人,需要移植的患者每年有100万人左右,目前心脏移植有600人左右,很多病人等不到供体,而“人工心脏”可以解决过度、调节、回归正常生活的问题,即使不通过心脏移植,装上“人工心脏”也可以终身治疗。

(本报记者邱天)

新闻推荐

正月十五来这些地方猜灯谜闹元宵吧

猜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群众节日生活,济南市多地将举办猜灯谜活动。正...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