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强省会建设 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近日,市政协召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专题协商会。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全面夯实数字设施、引领省会经济圈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场景标准化等内容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提出大量前瞻性、创意性和可操作性意见建议。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工业强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杨美红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数字经济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模式和兄弟省份先进做法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律相比,济南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两化发展不够均衡、工业数字化良好生态尚未构建、数字经济人才队伍相对较弱等问题。这既是济南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现代化强市、数字强市建设需要着力突破的方向。
为此建议:一是全面夯实数字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算力优势,打造算力高地。逐步建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平台,联合科研院所、重点龙头企业等机构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体系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汇聚工业互联网标识、网络、系统、安全和其他相关数据资源,构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共享和使用机制。
二是培育良好生态体系。进一步整合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基础设施,构建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化集成应用,吸引人才、技术、平台、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深化数字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以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为主体,地方政府参与建设的数字经济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打造“链长制”发展模式。
三是强化平台基础支撑。建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对全省工业互联网业务发展及网络安全态势的判断。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依托现有平台研制数字化转型方法工具集;面向典型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和典型场景,建设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解决方案及相应产品服务。
四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构建适宜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体系。提升对数字经济的监管和治理能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加快高层次人才引入,为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育适应发展需求的交叉融合学科,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发挥济南市数字经济比较优势引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市政协常委、济南市民建专职副主委丁保国
济南作为省会经济圈中心城市,应提高战略定位,把数字泉城建设融入到省会经济圈发展中。为此建议:一是畅通政务大数据,促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目前城市间的政务数据壁垒既不利于一体化发展,又不能为规划布局提供精准信息。2013年全国第一个政务云在济南市诞生,济南市政务数据开放指数居全国第五。济南市可凭多年的政务云建设经验,推动建立省会经济圈政务数据大平台,率先开放政务数据资源,制定应用系统对接、数据融合开放等标准规范,打通城市间的数据鸿沟,促进省会经济圈内人口、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流通。应发挥济南市近日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优势,建立面向省会经济圈金融、物流、医疗等行业的研发应用中心,为圈内城市提供数据服务。同时积极复制推广济南市区块链+数字政务、区块链+医疗、区块链+跨境交易等示范项目,提升圈内城市大数据应用水平。
二是发展产业大数据,赋能省会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大数据通过数据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应依托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的丰富应用场景,打造产业大数据中心,助力省会经济圈产业发展。遵循“应用为王”的行业经营规律,采取“一企一策”措施,重点培育壮大本土产业大数据“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想在国内就业的海外人才及留学生等,组建专家团队,同步进行技术和模式创新;支持开发类似“淘宝”“微信”等产业领域里的“爆款应用”,实现持续整合,促进产业大数据发展。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营造省会经济圈IT企业发展生态。目前一些大型IT企业凭借政务、规模等资源优势,与中小企业“争抢”业务后再
分包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中小企业以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为创新的“天花板”,原动力不足,客观上造成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小而不长”,损害了产业发展生态,影响全市乃至全省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济南市作为中国软件名城,2020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43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到3160亿元,占全省的54%,拥有浪潮、中创软件等知名企业,具备了形成产业生态的客观条件,应大力推动大型IT企业向平台转变,引导大企业提升格局境界,为中小企业发展释放空间,树立良好的产业生态观念,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
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发展局面,服务省会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泉城
市政协委员、神思旭辉医疗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涛
近年来,济南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的目标。作为省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市要实现这一目标,资源汇聚能力仍需加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仍待提升,“头雁效应”亟待加强。
为此建议:一是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数字经济城市。首先要深度剖析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是简单的信息化或把原有信息化推倒重来,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变,通过整合优化以往的信息化系统,用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新的技术能力;其次,数字化转型是个长期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通过业务对象、流程、规则的数字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再改进,需要经历很长周期;最后,建设数字先锋城市,要全面推进经济数字化、数字经济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数字经济的“引擎”才能转得更快、更久。
二是标准先行规范引领,建设数字场景标准化。建议政府牵头成立数字经济标准联盟,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国家标准制定,加快制定数字技术标准,对主持起草并制定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单位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充分发挥标准先行规范引领作用,建设数字化场景的标准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标准化的依据和指导,加快布局数字化服务生态,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治理的新机制。
三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数字经济结构。当前,基于资源禀赋,抢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率先树立产业名片,再围绕名片打造市场和生态,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站位与高度,从而获得政策支持、资源导入,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路径。建议济南市依据工业强市发展基础,将能够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特色重要场景和领域的经济数字化、需要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化排出先后,多举并行,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区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1+1>2”的效应。
发挥金融引擎作用助力数字经济腾飞
市政协委员、莱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段伟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与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的数字金融将逐步成为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建议:一是建立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对涉及工商、税务、电力、社保、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以便于各金融机构能够依托各类场景,更好地提升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便利性。通过数据共享与场景融合,拓展服务生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精准、安全、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将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互联网进行有效组合,提高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构建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提升数字经济金融服务能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对象构建数字金融服务形态,推动传统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创新适应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质效。继续出台和实施济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挖掘数字化消费需求,创新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营造安全、高效、有序的数字化消费环境。
二是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加快构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高效安全的数字资源汇聚、流转、分配和应用体系,鼓励市场化机构参与建设,公益性机构运营管理,确保发展目标与大众利益一致。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数字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继续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全面深化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是加强数字经济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建立多级联动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数据库,打造分类科学、分级准确、管理有序的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推动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和规律的政策体系、监管规则,依法依规加强包容审慎监管。
推进数字经济助力企业发展
山东云天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减弱了控制系统及SCADA系统等与外界的隔离,网络威胁正在向工业控制系统扩散,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相较于欧美日韩,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布局不均衡,工业互联网设备和安全产品在通信协议、配套规范等方面未统一;资金、设备等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缺乏,中小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专业人才缺失严重、工控安全厂商与工业企业难以协同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期,为了科学高效应对困难挑战。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统筹各区域协同发展。解决相关领域面临的政策和制度瓶颈,秉承创新、自主可控的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多方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和保障支撑平台,统筹总体系统架构建设;推动工控安全厂商与工业企业协同联动,搭建沟通桥梁,为工业企业安全赋能,形成各区域优化发展的产业布局。
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研发成果应用及推广。以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求为导向,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打造支撑工业互联网安全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环境;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的创新突破,支持自主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加强推动企业自主成果应用和推广。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重视和鼓励工控安全领域中小企业改革创新,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帮扶策略,以项目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改造升级和创新活动的支持和指导;引导帮助中小企业配套软硬件设备、培训人员、引进先进创新成果,逐步培养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各类型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格局。
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壮大工业互联网安全人才队伍。建议政府部门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人才库、专家库,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挖掘和培养国家和企业亟需的复合型、实战型专有人才。“以赛促培”助力人才成长,大力推动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推进国有民营企业合作
加速产业换挡升级
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健
发展数字经济,是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加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济南市“十四五”期间发展机遇所在。
济南市发展数字经济有一定优势。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早,产业基础较好。济南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2%,超过浙江、江苏、广东等省30%的水平,也远超全省平均10%的占比。服务业、金融业较为发达,有利于打造以数据为基础的产业生态体系。济南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超过56%,服务业企业达到10.8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比重超过80%。2020年,济南上榜省会金融竞争力五强城市。省属国企聚集,有利于借助国企数字化转型契机,带动济南市数字产业化发展。
当前,济南市发展数字经济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或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但是数字化转型速度慢,创新机制还未充分激发;另一方面,互联网产业发展落后于南方先进城市,掌握海量社会数据的企业较少,数据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实力普遍不强,增长速度较慢。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缺少有影响力的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易受较大冲击。
为此建议,一是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具有优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力度,以直接参股或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促进济南数字产业的发展,促进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交流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围绕主业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充分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出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与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数字化转型发展基金,以投资促进企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积极通过北交所等新的渠道上市;鼓励中小企业与名校、高校的合作,鼓励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技术成果落地济南;加大对制造业、汽车、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生产过程智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高耗能产业的管控力度。三是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国有企业的活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四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设立“经济特区”。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起步区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或合资公司并采购“经济特区”的产品或服务。(本报记者王希涛通讯员梁广玲)
新闻推荐
初冬的济南,伴随着落叶,阵阵寒意让大街上的行人加快了步伐。11月30日下午,在市中公安分局党家庄派出所大厅内,却是另...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