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他们变成了我们 “暖心港湾”公益项目的暖心故事
群众将锦旗送到“暖心港湾”公益项目负责人周瑞敏(右)手中。暖心港湾公益项目开展中国结编织培训。新卉社区每月“爱心助康”服务。
“暖心港湾”是济南市快乐一家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打造的一项公益项目。从最开始由9人组成的社工团队,到后来一线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众多人员参与到其中,志愿者们一点一滴的付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主动上门的,这次不是坏人”
“你们又来啦,快进来,上次给我做的健康保健真不孬,期待你们经常来。”不久前,“暖心港湾”公益项目志愿者来到历城区洪家楼街道花园中区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虽然现在“暖心港湾”公益项目为很多群众熟知,但起步阶段也有一段“艰辛”。
“过程并不顺利,其中遇到的困难太多了。”提起当初开展“暖心港湾”公益活动时的经历,公益项目负责人周瑞敏颇多感慨。
2016年是“暖心港湾”公益项目开展的破局之年。7月份下旬,周瑞敏和社工孙丽萍一行两人先行来到历城区洪家楼街道花园北区社区进行了第一家入户走访,“我们当时连门都没有进成,仅隔着门没交流几句就结束了,吃了一次‘闭门羹’。”
“一开始,他们都把我们当成‘骗子’。”孙丽萍说道。
面对救助对象的不信任和提防态度,“暖心港湾”公益项目负责人周瑞敏内心着急,“这些服务对象中,占绝大多数的是老年人,他们并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我们该入户还是得入户,但需尽快寻找其他办法。”
联络社区居委会,进行系统的分工协作和由专门人员入户带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辖区街道内各基层社区组织队伍为“暖心港湾”公益活动的推进和实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这种帮助同时也体现在前期对于服务对象的筛选上。”周瑞敏说道,“因为我们这个公益项目所针对的服务群体就是社区内需要帮助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和残疾人家庭。”为更好地做到服务对象点对点、一对一,“暖心港湾”公益项目的社工和志愿者们同历城区民政局、各社区基层组织人员进行工作配合,真正做到了困难户排查和服务群体的事实性确定。
就这样,最开始9人组成的专业社工团队,同历城区部分街道各社区下沉基层党员干部建立了密切联系,先从历城区的10个试点社区开始,一次次“认门”走访,走出了服务对象们心中的放心与安心。对此,孙丽萍高兴地回忆道,“不到半年的时间,老人们从不让我们入户,就转变为主动打电话让我们过去了。”
而随着“暖心港湾”公益项目的循序渐进,组织成员包括一线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代表、项目督导五大类,其中志愿者就有378人,合作单位涉及学校、医院、养老服务中心、家政等各种类型,仅依托社区服务(孵化)中心的线上平台方就达500多家。
“志愿者就像是我的亲闺女”
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需要怎样的帮扶与服务?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和开展……面对这些疑问,周瑞敏起身从书柜上拿来了几本相册,在翻阅相册时,她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位是王泽垣老人,他和他的老伴儿是我们‘暖心港湾’公益项目里‘爱心助餐’‘爱心助康’活动的典型受益人。后来有一次我们上门走访时,他老伴儿已经能扔掉拐杖,自己独立站起来了。老人很高兴,特意给我们送了这面锦旗……”
在“暖心港湾”公益项目中,“爱心助餐”活动的受助群体主要是生活自理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每天一顿饭”“每日送上门”是其服务核心;“爱心助康”是对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和4级以上残疾人进行的一项健康理疗活动,由项目平台联系具有资质的医院医生入社区、入户义诊,类别涉及按摩、推拿、免费体检等多项。
除此之外,“爱心助洁”“爱心助浴”“爱心陪诊”等都是“暖心港湾”公益项目里涉及的活动类型,从不同个体的实际所需出发,来解决受助对象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仅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爱心助餐”项目数就达到17650人次,“爱心助康助医”945次,“爱心助浴”900余人次,“爱心助洁”71人次,“空巢陪伴”2024人次。
周瑞敏和孙丽萍是“暖心港湾”公益项目的“老人”,从项目初始至今,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我们得到的感谢太多了。去到一些残疾人或者困难老人家中时,他们总是拉着我们的手聊上半天,不舍得让我们走。其中一位身体不好的‘空巢’老人,每次总是激动地说:‘你们就是我的亲闺女’。”
家住历城区洪家楼街道花园中区社区的颜世娟就是她们口中的这位老人,老伴儿早早去世,两个女儿都患有疾病,现年70多岁的她每个月还需要靠领政府低保过活。当“暖心港湾”公益项目的“爱心助餐”“爱心陪诊”活动走进她家门时,她获得了平台提供的切切实实的免费救助和服务。
类似于颜世娟这样的困难老人还有很多,受“暖心港湾”公益项目帮助的李纯仁,自脑出血之后身体落下后遗症难以自理,“爱心助浴”活动帮了他;还有“暖心港湾”公益项目帮助的赵德民,90多岁的他打扫房间不便,“爱心助洁”活动帮了他……针对残疾人救助对象中低于15周岁的少部分青少年群体,“暖心港湾”公益项目也特意为他们组织开展了“家庭亲子徒步”“季节性出游”等关爱活动。“当然,残疾人对象中虽然老人们占多数,但这其中也包含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更需要打开心扉,多去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周瑞敏笑着说。
“我们从被服务对象变成了‘自己人’”
“咱下个活动接着再忙活起来啊!”正在忙碌中的周瑞敏接到了服务社区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她直言,现在像这种主动联系的社区组织人员每天都有很多,在“暖心港湾”公益项目开展的4年里,口碑赢来的“口口相传”,使它早已经成为服务对象们心中的一个“金字”招牌。
“破茧”“成长”和“蜕变”,是“暖心港湾”项目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的情况。
既然“破茧”是定期上门为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家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先接触社会走出来;“成长”是帮助困难老人和残疾人家庭尤其是身体有残缺的青少年,让他们身心得以健康维护和成长,那么“蜕变”呢?
“其实就是想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增加一些经济收入。”孙丽萍回答。
手工活动是“暖心港湾”公益项目中的“香饽饽”,具体包括剪纸、面点、中国结、丝网花、穿珠五类。由项目平台邀请专业技能老师、出资准备制作原材料,以每个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室为依托,手工教学活动定点定期举办。可以出门活动的困难家庭老人和残疾人想要学什么类型,那就自主选择什么类型。
截至目前,该项目中的手工活动共开展300余次,服务6000余人次,其中开展的中国结课程已有4位学员通过学到的技能获得了经济收入,2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被社工和志愿者们亲切唤作“萍萍”的刘瑞萍就是其中之一,她从最开始跟着老师学习中国结编织,到学成之后进入授课老师工作室工作,身体残疾的她靠着“暖心港湾”公益项目让自己拥有了一个能赚钱的“饭碗”。
华丽变身的并不止是刘瑞萍,“空巢老人”彭延华从一开始的被服务,到后来主动当起“暖心港湾”公益项目活动的志愿者。而被服务对象中的很多人,也都在这项公益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变成了“自己人”。(本报记者郝磊)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王宝泓)省会经济圈七市公积金部门攥指成拳,再传利好。11月24日,济南市召集省会经济圈公积金工作第二...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