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王”人生,凌霜绽放 卞锁军几十年培育了40多万盆菊花,六次参加全国菊展并屡获金奖

农村大众报 2021-11-22 15:44 大字

卞锁军在基地花房里。“菊王”白越山,如头大、如脂白。金秋斗菊,卞锁军再次独占鳌头!他精心培育的一株“国华白越山”,被评为2021年济南市第42届趵突泉金秋菊展的“菊王”。

卞锁军,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花卉园艺技师,几十年如一日培育菊花。在2015年全国菊王擂台赛(开封)中,他曾收获“菊王”殊荣。

卞锁军和他的菊花,历经四季辛苦生长,在众卉凋时将最华彩的怒放奉献给赏花人。花开荣耀,往往源于寂寥处的汗水浸润,更不乏艰难洗磨。

在轮回中细数四季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金秋斗菊是在热闹的第一泉畔,但菊花养成却是在远离喧嚣的僻静院落。出趵突泉公园西行至无影山路,一路向北过小清河,在左前方往见松柏葱茏的北马鞍山,卞锁军所负责的菊花基地也就不远了。

一眼望去,卞锁军两鬓虽霜,不掩济南汉子的朴实健壮。“其实我就是个拿工资的农民。”他指着院子里新翻起的泥土,憨厚一笑。

可能不少人觉得,养活菊花并不难。其实,要把菊花养好却不容易。“养花如养儿,一年一回经验。”伺候菊花这么多年,卞锁军仍然不觉得自己已经学会弄懂了。“根据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做好每一季的精细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

每年人们金秋赏菊之际,卞锁军已在为第二年的斗菊发力、蓄力。10月份开始扦插育苗,来年春天下地繁殖,夏季分栽定植,立秋前上盆等待出圃……在四季轮回之间,剪头、打叉、松土、打药、浇水、施肥、照明、扎杆等等工序,一个也不能少。

为了一簇簇如自己孩子般的鲜亮菊花,做花匠的免不了操心受累,而八九月份最是煎熬。这是临门一脚的时候,卞锁军会一天好几遍对着菊花相面:有没有虫害呀?有没有耷拉叶呀?

“一不留神病上来,可就晚了!”他说,“可能因为少打了一遍药,就会前功尽弃。”

土地实诚,花也实诚。卞锁军日复一日的小院汗水,浇开了人前争奇斗艳的菊花。这些年来,他培育了40多万盆菊花,六次参加三年一届的全国菊展并屡获金奖、银奖,还曾荣膺“菊王”。

在磨砺中雕塑人生

2021年赶上“秋傻瓜”,雨水特别大。卞锁军和他的几位工友,没少在地里棚里紧着忙活,也终于没有白忙活——他连续第4年培育出了趵突泉金秋菊展的“菊王”。

作为旁人眼中的“养菊状元”,他与菊花已经结缘37年了。可最初接触这一行时,卞锁军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1980年,16岁的卞锁军初中毕业;一年后,他正式成为济南市园林系统的一名职工;1984年,他被安排到苗圃干花卉园艺。

“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蹚过来的,完全是从头干从头学,一边学一边干。”卞锁军回忆,当初走出去求学时,为了弄清楚该用什么药、上什么肥,他没少翻看人家的垃圾桶。

从金鸡岭到北马鞍山,30多年间,培育基地光搬家就有10次之多。每一次,又是从头来过。

1993年,培育基地迁至匡山苗圃。七八月间,大雨倾盆。因为外面修路地基抬高,积水把基地里的菊花全给淹了。“当时积水高过了膝盖!”卞锁军说,那是最难的一次。他向花友筹集了五六十个品种的独本菊芽子,渡过了难关。

明明拿着工资,何苦在地里受累!这样的想法让不少同路人纷纷退出,但卞锁军坚持了下来,因为生活的变故、世事的艰辛过早地压向当初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刚参加工作时,自行车加柳条包,就是他的全部。

卞锁军清楚地知道:咱谁也指望不上,要上进只有靠自己、得长本事要努力去拼!

“愿意干就会上心;天天琢磨它,早晚能琢磨出道道儿来。”卞锁军提着这口气、铆着这股劲儿,风风火火闯到今天,还当上了济南市劳模,被评为“济南工匠”。

下得了地,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热闹——花匠卞锁军一路向上,一如当年。

回首来时路,他双眼晶莹……生命如菊,凌霜绽放,但个中滋味,只有此刻漫过岁月沟坎的泪水知道。

农村大众报记者边良

新闻推荐

播种非遗梦想 结出累累硕果“非遗少年说”志愿服务孕育小小“传承之星”

学生作品展现场惟妙惟肖的剪纸、精美的掐丝珐琅、活灵活现的面塑、复古文艺的瓦当拓印……当一幅幅极具个人特色...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