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深化“非遗进校园”

济南日报 2021-11-09 11:20 大字

通过传承人和教师的讲解,孩子们合作完成了唐锦彩作品“十二生肖”。

近日,济南泺新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特殊的非遗课程:首先市级非遗项目“唐锦彩”传承人崔佛罡讲解基础技法,然后学校美术教师将唐锦彩制作技艺融入学校课程,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属于自己的唐锦彩作品。

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合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推进传统美术、戏曲、体育等项目走进校园,是文旅部门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这堂课,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天桥区文旅局联合天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和学校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传艺授课并向一线美术教师进行课例展示,积极探索让非遗进校园走向深入。

传承人和一线教师共同配合

非遗教学在校园全面铺开,单凭非遗传承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传承人的优势在于精通非遗技艺,但如何将技艺有效地转化成教学行为,却有一定的难度;一线教师掌握一定的非遗技艺后再传授给学生,不但能解决教学难点,也能减轻传承人的教学负担。

“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构成了同一节课的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还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次课例展示的是市级非遗项目“唐锦彩”的制作技艺,首先由项目传承人崔佛罡为大家介绍唐锦彩的主要特点、基础技法、与其他艺术的区别等相关知识。接下来的授课教师是泺新小学美术教师王硕,她将唐锦彩制作技法融入学校美术课程中,在课堂上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了唐锦彩作品。授课的重心从最初的注重展示、鉴赏层面逐渐转向包括技艺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让学生们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意义。

非遗与学科融合走向深入的基础

在课后的主题研讨会上,专家、传承人及观摩教师都对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表示肯定,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发挥了传承人技艺水平特长,展现了专业美术教师传承非遗活力;另一方面能体现二者在共同任务驱动下磨合、融合,教学相长的过程。大家纷纷表示,传承人和教师的融合是一个创新点,本次课例展示体现了示范性,期待深入研究,扎实推进,形成成果。

泺新小学校长张蓉表示,非遗项目融入课堂,解决了教学理念问题,做足做深“同课异构”传统美术课例研究,乐享非遗课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继平表示,“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是非遗与学科融合走向深入的基础,“以教材促教学内容,以实践促学科建设,以同构促教育模式、以融合促传承发展,为济南非遗与学科融合走向深入提供课例。”让新一代耳濡目染感受非遗魅力

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曲晓妮表示,非遗进校园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传承人和教师的融合是一个创新点,如何让非遗课程持续地在学校教下去,最重要的是让新一代耳濡目染感受非遗魅力,通过教材的改进、教法的创新、研学课程的规范、传承人深入校园等方式,推进非遗与课程的融合。

非遗的校园传承不仅是对人文习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扩大非遗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必要手段。让非遗课程持续地在学校开展下去,需要文旅、教育部门的密切沟通协调、资源整合。接下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着力推进非遗示范课展评、培训非遗骨干教师等活动,通过校本教材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研学课程的规范,进一步拓展“非遗进校园”的外延和深层次认知,使学校的非遗课程与学科教育更好地协同,推进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带不走的非遗课程”。 (本报记者陈炜敏)

新闻推荐

济南市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累计超过43万剂次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时伟通讯员景一鸣尹士平)当前,济南市3-11岁人群新冠疫苗已全面开打,正在有序推进。记者从济南市疾控...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