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考古与文物,宣传家乡 记住乡愁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本报记者王刚摄)
7月7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济南东郊的一处元代家族墓群的考古成果;9月,裴家营东南墓地出土的84座古墓考古成果令人惊喜;11月2日,济南市莱芜区首次正式考古发掘的东汉晚期、金元时期、清代墓葬,多个济南考古的第一和“之最”让这里成为热点……
上面列举的几次考古发掘成果,只是近年来济南市在考古发掘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考古发掘虽然规模不同,但都对于研究济南的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其实,数十年来,济南市的考古工作就没有中断过,几乎每年都有价值较高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
只是,这么多、这么好的考古成果怎么能转化为社会效益?能带给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考古“实惠”呢?
近年来,伴随着全社会的“考古热”,发挥考古发现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让考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已成为摆在考古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只不过,在艰苦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日常需要应对的是繁重的考古任务,放在考古工作之后的考古研究攻关和成果转化的时间只能被迫压缩。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对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可丰富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如此一来,摆在考古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面前的将考古转化为社会效益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繁重了。
其实,近几年来,济南市的考古部门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首先,在考古发掘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就进行广泛宣传,邀请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让市民在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考古项目情况,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发生在身边的考古成果的了解度。
再就是,将相关考古项目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意义归纳总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提高市民对相关考古项目的成果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对所在城市的了解程度更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另外,济南市还创办了济南考古馆,用现代的展示概念与技术,展出了历年来在济南地区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营造了浓郁考古氛围,揭示了济南自远古至近代的发展历程,以及济南这个地区对于中华文明的出现与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让每一个济南人在这里都能领略到济南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貌,让参观过的济南人无形中就产生了自豪感。这时,考古与文物的魅力在这里充分展现,让考古成果成为宣传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而考古和文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先人的生活与创造。在当下,有关单位,甚至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出更多的创意,做出更多的工作,活化考古与文物,让这些距离我们当代人已经遥远的历史文明,成为宣传家乡文化和“记得住乡愁”的最好载体!(本报记者赵晓林)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时伟通讯员景一鸣尹士平)当前,济南市3-11岁人群新冠疫苗已全面开打,正在有序推进。记者从济南市疾控...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