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来,文化才能火起来
连线专家
吕智勇 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主任
连线编辑
肖明君“理响泉城”工作室
文物、典籍、古迹、遗址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更是文明的一种“物证”。此次莱芜区发掘出土90余件(组)器物,跨越东汉、金元、清代一个超长历史阶段,这本身就是对于这片土地曾经是文化昌明之地的明证,是对这里“斯文在兹”最有说服力的实物印证。物证,证明了文明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会连接起“本来”和“未来”,让现在和将来有了根脉源流,并转化为当下人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城市的文化自信。
一个文物积存丰厚的济南,必然是对“文化济南”最好的诠释。如果济南是一个概念,对于它有多维度的理解,第一是作为城市的济南,涉及到这里的人口、面积、物产、资源等,这是一个区域概念,也是一个直观概念;第二是作为省会的济南,强调其省会地位,其实是强调济南的“辐射效应”,这里既有行政、经济产业上的带动引领,也有文化上的辐射影响和认同整合,从历史上来看,“济南府”的范围已经涵盖了目前整个济南都市圈。一系列文物典章的发掘出土,恰恰是彰显省会首位度的历史文化依据;第三是黄河文明中的济南。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大多数文明都是依存于淡水河流域,黄河流域诞生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这其中包括灿烂的齐鲁文化。济南居于黄河下游,自古就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礼仪之邦”的化育之地,这里绽放的灿烂文化成为济南这座城市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不是发掘出来就结束了,还要进一步发掘其当下价值,成为“文化济南”建设的强大助力。
文物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决定了目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一定要有高度、广度和深度,努力在传承中保护、在应用中保护、在消费中保护。具体来说,应该让文物更多“亮相”,更多出现在文化活动、文化创作中,尤其应该出现在济南特色文化读本中,力争进校园、进教材、甚至进试卷,让济南的孩子、济南的市民通过文物了解这个城市的深厚积淀、认同这个城市的灿烂文化,从灵魂上热爱这个城市。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在这里落地生根,才成写就“中国故事”的济南篇、烙出深深的“济南印”,成为塑造人们健康价值观的精神源泉、成为建设城市文化的历史驱动力。
文物是有巨大价值的,这种价值不是能用“价格”来衡量的。文物的价值一般分为研究和传播两个层面。现在很多文物只重视发掘研究,不重视传播转化,缺乏针对大众的介绍和解读。文物保护,不是保护好、守护好就行了,而是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活”起来,文化才能火起来,才能最大可能释放文物的当下价值。文物“活”起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文物的发掘研究成果,变成让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传播出去。如果只是放在书架上,只是少数人来接触,就不会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更不可能转化成济南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有些文物单位存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在“大众文化消费”层面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做一些路径探索,通过接纳更多个人、志愿者群体、组织单位等社会力量,打造互动性强、人群黏性大的活动,让更多人和力量参与进来,通力而为,共同把文物的解读、传播工作做好,把文物的文化功效通过社会传播呈现出来,让济南文化真正火起来,让“文化济南”真正立起来。
新闻推荐
□董婧编者按近日,两则与济南考古有关的新闻先后见诸报端:一是章丘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二是莱芜区...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