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台挖掘机36小时筑起1500米临时堤坝

济南日报 2021-10-14 11:44 大字

施工现场

“黄河水位又上升了,已经倒进去两排树了,离着生产堤就剩下五六米,情况有点危急……”10月3日,向上级汇报完漫滩险情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鹊山南社区防汛巡查员王玉岭和郑学艺都倒吸了一口气。黄河水以这么大的力度冲刷河岸,他们还是头一次见。

情况十分紧急,大桥街道和起步区工程建设管理部高度重视,邀请专家连夜赶到现场。据专家预估,黄河水位如果一直上升,以每天2米的速度塌陷,四五天就能漫过生产堤,整个区域2万多亩农田面临受灾。

一番商议后,起步区工程建设管理部和大桥街道相关负责人最终敲定方案:在原来的生产堤不远处新加固一道临时堤坝,立即行动!

次日中午,14台挖掘机悉数到位,立即开始就地取材筑新堤,一边砍树、一边挖土……仅用36小时,一条1500米长、2.5米高的生产堤加固完成。“有部分挖掘机和人员都是从附近工地上紧急征调过来的,大家日夜不停地干,真是在跟时间赛跑。”鹊山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长伟说,“土地被黄河水泡一次,整整两年的收成都会受影响。这次加固大坝让我们看到了起步区速度,也感受到了起步区温度。”

顺着新加固堤坝的东北方向,记者一行来到了黄河大桥段的最低点——吉家村防汛执勤办公点。记者在执勤办公点内看到,救生衣、手电筒、泡面、棉衣等生活和防汛用品一应俱全。还有一顶“四脚”沾满泥土的帐篷,格外引人注意。“这个帐篷原来在生产堤上,当时村里四名防汛经验丰富的老人就在这简陋的帐篷中昼夜轮守。”吉家村党支部书记吉仁海说,现在随着黄河水位下降,巡查点也撤到了黄河大堤上,虽然条件稍好一点了,但依然没有电,想喝点热水都要用柴火烧。

从大堤到曾经的巡查点,路不长,却要开车颠簸十来分钟,还要步行经过一片玉米地,才能到达巡查点。生产堤上,依稀可见帐篷搭过的痕迹。在帐篷边,一根插在泥泞滩涂中的竹竿,就是巡查员们观测水位最直观的工具。“我们两人一组巡查滩区涨水情况,每两个小时轮换一次。”巡防员高勇军说,“前几天下雨的时候,路可难走了,我们的生活用品和人员换班都靠村领导开自己的车来回接送,车几天就坏了。”

“水箱被树枝戳坏了,这都是小事。党员都冲在前,我这个带头人肯定不能有丝毫松懈啊。只要能守住生产堤,守住百姓的收成,就都是值得的!”一旁的吉仁海却不好意思起来。

对倪家村来说,防汛除了“党员冲在前”,还有民兵自发参与其中。“接到黄河汛情之后,我们组成了23人的民兵突击队和100余人后备力量,24小时值班上岗,及时上报汛情、及时处置。”倪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修荣说。

大桥街道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崔居芳介绍说,大桥街道有21个村居沿河分布,黄河秋汛以来,街道立即启动黄河防汛应急机制,坚持24小时巡查,沿线各村均设立巡查点,实现街道与村居联动,确保黄河汛期“安澜”。

(本报记者张素芬实习生陈紫涵)

新闻推荐

办好群众安心事 当好安全“守夜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把学史力行融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安全问题,通过...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