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里的乡愁 “两头放不下”的老漂族
历下区姚家街道辛河翡翠社区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丰富老年人生活。
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后坡街居委会和后坡街日间照料中心联合开展“秋风劲,重阳暖”敬老剪纸活动。
随着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来到陌生的城市,成了“老漂族”。
没有了熟悉的乡音,失去了邻里的问候,如何帮助“老漂族”走出“孤岛”?重阳节前夕,济南日报记者跟随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走访慰问,倾听“老漂族”的真实心声。
【“我又迷路了”】
“我又迷路了,儿子的电话号码背不过,你们的号比较好记。”10月12日早上8点半左右,62岁的张女士再次拨打热线寻求帮助,在老人的眼中,很多复杂的号码难以记住,但12345却总能轻而易举地拨通。
“张女士是河南人,为了照看孙子,9月底来到济南生活。上次出来送孙子上学,回家的路上自己顺道逛了逛菜市场,然后就迷路了。老人刚来济南,一切都不熟悉。”很快,历下区热线办的工作人员王芳找到了不安的老人,将其送回了家。
王芳告诉济南日报记者,“日常的热线工单中,‘老漂族’通过12345求医问药、迷路求助等现象并不鲜见,能感受到‘老漂族’的无助。”
今年57岁的王女士和老伴儿相守了一辈子,却在晚年需要彼此照顾时开始了“异地恋”;今年59岁的张先生退休后没多久,就收拾行囊踏上了异乡路……让“老漂族”晚年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放心不下子女。
据统计,当下的“老漂族”是一个千万数量级的人口群体,《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2.47亿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老人比例高达43%。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工作人员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处在流动、分离和聚合的巨大变动中,随着年轻人口流迁的定居化和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作为“从属人口”也卷入人口流迁的大潮中。踏上异乡路的“老漂族”,如果不是为了儿女,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已成为常态化的社会人口现象。
【身陷“孤岛”?】
“走出高铁站,我的心就分成了两半,小孙子和老伴儿,哪头都放不下。”目前在河北石家庄帮忙照看孙子的唐女士是一位“老济南”。把孙子送到幼儿园、打理完家务,她习惯性地拨通济南12345热线,用一口流利的济南话倾诉着对于老伴儿的挂念以及莫名的乡愁。
老年父母觉得自己有责任支持成年子女,所以开启“老年异地城市化”的生存模式,但接踵而至的社会适应问题显而易见。
“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孩子。每天,家、学校、菜市场‘三点一线’,老了以后的生活就像老家厂子里的操作工。”64岁的王女士从菏泽农村老家来到济南已经5年了。“出个门还得坐电梯,左邻右舍也不拉个家常,心里就是没归属感,不想出门。”
历下区热线办工作人员表示,在往年的重阳节老年人慰问服务工作中,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亲朋旧友远离等原因,随迁老人与迁入地生活产生隔阂,甚至很少出门,容易成为社区中的“隐形人”。诊不便、处不熟、住不惯等,成为“老漂族”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年夫妻可能身处两地,白天儿女上班孙辈上学,没有人说话,不少“老漂族”坦言,孤独的感觉就像生活在“孤岛”。【做“享老主义者”】
让“老漂族”离开“孤岛”,归属感的提升很关键。子女的关怀、相关福利政策的实施、社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开展、生活圈的不断拓展……
子女要重视“老漂族”的心理需要和精神诉求,帮助老年人拓展社交平台和精神生活空间。户外出游、品尝美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主动适应环境,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重阳节来临,基金会通过开展老年人健康大讲堂、疾病预防筛查等方式,呼吁社区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尤其是对“老漂族”,基金会将加强引导,让这部分群体主动融入到各项社区活动中。
“资源共享也是很重要的社会共融,济南将不断优化异地就医工作流程和相关环节。”济南市医疗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呼吁老年人做享老主义者!”采访中,很多年轻人说出了自己对于“老漂族”的期望。
“老漂”心语
“要学会自己找乐子”
王治芬是一位积极乐观的“老漂族”。从潍坊来到济南照顾外孙上学,她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学会自己找乐子”!
她认为,对“老漂族”而言,要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主动融入社区活动,积极适应陌生环境,做一个享老主义者,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且,同在一个屋檐下,两代人不同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育儿模式和生活方式,肯定“事事儿”不少,要保持良好心态,善于化解代沟和矛盾。
给孩子们补一堂孝道课
今年67岁的马登俊8年前从临沂来到济南,把两个孙儿一手带大。小孙子上小学后,她就能如愿回到农村老家。这位曾经在乡村教师岗位上退休的老人,面对多年的“老漂族”生活,感慨颇多。
孝道是年轻一代需要补上的一课。在一些子女眼里,父母帮着带孩子,不过是尽长辈之责亦是享天伦之乐,所以对他们奉献的价值、牺牲的代价往往不能感同身受。
“教导下一辈,我一直给孩子们灌输‘厚养父母’的理念,体悟‘父慈子孝’的幸福真谛。”马登俊说。
视界观
打开心里的“那扇门”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飞表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式有固化倾向,“老年固化”现象对农村
老人来说可能尤其明显,这会导致老年
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继而产生社会
隔离等问题。很多从农村老家来都市
照看孩子的老人并不习惯城市生活,他们进入了与以前熟人社会迥异的
“陌生人社会”,即便身在子女周边,归
属感也会较为欠缺。
要让“老漂族”增强精神活动实践,依托社区积极开展老年课堂、老年饭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共融共享、文化养老、互助养老,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关起门是小家,打开门是大家”。
(文/图本报记者孙慧娟)
新闻推荐
税务人员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服务。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正持续加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精...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