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汛来临,他们24小时守护 两小时巡查一次,最险处探根石

齐鲁晚报 2021-10-08 05:22 大字

黄河济南段 在黄河边待了10年,作为济南天桥黄河河务局泺口管理段险工14号坝的一位巡查员,这样的秋汛场面,张静还是第一次见。坝上8个人,只有她和张丽慧两位女将,但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秋汛面前,坚守,成了每个人义无反顾的选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夏侯凤超见习记者路云珠

探测根石,一根绳子穿起默契

10月5日,济南突然降温了。张静从岸边值班的板房里出来,突然吹过的一阵冷风让她打了个寒战,她缩了缩脖子,紧了紧身上穿着的救生衣,和几位共同值守的同事踏上了巡查之路。自从流量达4000立方米/秒以上后,巡查需要加密,每两小时一次的巡查也成为他们目前的日常。

这一行人里,除了两位女将,还有守护了黄河39年的王生。已经54岁的王生是百里黄河风景区内泺口管理段的巡查员,这一趟巡查,他的任务就是“探测根石”。所谓“探测根石”,就是用探测杆伸到水下,确保河底的根石没有松动。“只有根石稳固了,大坝才能稳固。”王生说。

探测根石的地点并不远,就在板房下往西走几米处。王生所在的泺口险工14号坝,处于河道拐弯处,黄河主流迎面而来,强大的冲击力直接影响到堤坝的安全。王生手里的银色探测杆,是探测根石的主要工具。这根能够伸缩的杆子,可以深入到河水中,直接感受到石头的松动与否。王生把安全绳打开,这是确保探石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锁扣扣在身上检查好,身后的三位年轻小伙子接过安全绳,分别系在腰间。低头紧了紧身上的绳子,再三确认安全后,大家抬起了头。一根几米长的绳子,系在了四个人身上,传递着黄河人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王生走到岸边,这是离黄河最近的位置。脚下就是杂草和石头,黄河的波浪一层层地往下游奔流,面对着湍急的黄河,王生手里拿着探测杆,小心翼翼地伸进河里。对于干了快一辈子的王生来说,这项工作已经轻车熟路。感受着杆下石头的情况,几分钟后,王生回头。

“一切正常。”这是最好的消息。

流量接连上涨,抛石稳固堤坝

在与黄河打交道的这十年中,这么大流量的过境,张静是第一次见。“从今天早晨8点的数据来看,现在的流量已经达到5200立方米/秒,水位也已经达到29.20米。”14号坝是需要重点查看的坝位之一,两小时一次的巡查,就是为了确保在汛情严峻时还能保证黄河安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上报。“板房里有个专门记录的本子,如果一切正常,我们会在每次巡查后记录下来,出现问题的话,不但要记录,还要立即给值班人员汇报。”目前为止,张静所在的14号坝还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几天来,连续上涨的水位和越来越高的流量,也让防汛人做了许多准备。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抛石成为防汛的重要工作。从10月4日开始,50立方米的巨石已经投放到黄河堤坝上,保障堤坝的稳固,“可能还会抛两三天。”张静说。在石头旁边,一辆挖掘机正停在岸上,“这就是用来抛石的工具。”

临近中午12点,张静一行来到办公室,办公室比外面要暖和许多。张静打开黄河水情日报,5日早晨8点,监测的流量是5200立方米/秒,4日早上还是5140立方米/秒,24小时里,流量已经增加了60立方米/秒。国庆假期以来,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上涨。

这趟巡查,一路平安,一切正常。张静把救生服脱下来,准备去吃顿热腾腾的午饭。下午,他们还将继续踏上巡查之路。

新闻推荐

孙立成调研防御黄河秋汛洪水工作时强调全力做好防汛应急抢险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10月3日讯(记者王端鹏张茜)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调研防御黄河秋汛洪水工作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