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济南春节记忆
□周希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长河中,还没有哪个节日像春节这样隆重热烈而源远流长,举国上下全民行动共同庆祝;因为春节古往今来赋予了我们炎黄子孙太多的寓意。自从我17岁当兵离开故乡济南已经34年了,其间也曾多次回老家过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成立后的2019年春节让我终生难忘。
一路上看到先行区就像一幅崭新的画卷,正徐徐铺开描绘着美好的蓝图,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初具规模发展迅猛。漫步在家乡孙耿街道干净的柏油路上,只见一个个美丽的村庄在树木环抱中空气清新,新颖的路灯整齐地竖立在道路两旁,宽阔整洁的村文化休闲活动广场和图书馆热热闹闹,一排排二层楼房和红砖碧瓦的农家小院门前停放着各式汽车,家家户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自来水的引进和新盖的旱厕改善了居住生活环境,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展现在我的面前。那些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村庄不见了。当我走在家乡戴官屯的小路上,就像贺知章《回乡偶书》写的那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久别重逢的亲人们相互握手拥抱嘘寒问暖,我唠起家常诉说外地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思乡之情,大年三十下午老家有敬祖的传统,通常在长辈家的墙壁中央悬挂族谱和牌位,方桌案几上摆着各家精心准备的鸡鸭鱼肉等供品,全家男女老少一起磕头祭拜祖先和逝去的亲人,祈福保佑子孙平安生活幸福。除夕当天高高兴兴地摆上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中炸藕合和炒藕片是家乡的传统美食,也是我舌尖上的美味。山东人耿直豪爽热情好客的传统在酒桌上体现得是尽善尽美,开场长辈先提议共同喝三杯酒过后,就开始两人一伙划拳行酒令;四匹马,五魁首,六六顺,输者红光满面地喝酒或唱歌讲笑话,赢者说说笑笑神采飞扬,酒桌上气氛融洽场面热闹。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全家男女老少共同举起酒杯和饮料,吃着热气腾腾象征团圆的饺子,共同畅想未来祝福许愿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
此时,最热闹的莫过于相互敬酒拜大年了;首先是期盼已久的孩子们连鞠躬带磕头,祝福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嘴里喊着红包压岁钱拿来,双手接到红包后孩子们便跑开玩耍去了。接着祝福年轻人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孩子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日子一年比一年更红火;最后,大家共同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百年复兴的中国梦。举杯换盏祝福恭喜发财的说笑声接连不断。此刻,电话手机短信微信拜年和抢红包的声音,以及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礼花烟花照亮夜空显得格外绚丽璀璨。面对此情此景温馨热闹的场景,让回家过年的游子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浓浓的乡音亲情让他们忘记了旅途疲劳,忘记了积压心头多年的乡愁乡恋和苦辣酸楚;顿感思乡之情如释重负心头豁然开朗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幸福笑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前由于春节经常不能回家过年,我就会魂牵梦绕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想起在家和老父亲一起过年时的情景。虽然父亲已离我远去23年了,但感觉父亲并没走远,父爱时刻就在我身边。于是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样热泪盈眶的一首诗:(清)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诗中的白发老翁不正是当年的老父亲,围坐火炉喝酒守岁喜迎新年的影子吗。
我记得小时候家庭生活贫困缺吃少穿,一家五口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和咸菜,住的是低矮潮湿的三间土坯房。父母一年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耘着微薄的土地,身上的衣服经常是老大穿完老二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每人买一身新衣服。父亲过年时用平时积攒下来的钱,骑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从集市上买点猪肉蔬菜和几挂鞭炮,让我们姐弟三人除夕吃上了一顿平时很少见的肉菜和白面饺子。含辛茹苦的父亲总说自己不饿,那时候收音机里播放着相声小品和山东吕剧等春节欢快的节目,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总是盼望着过节。
如今进入新时代,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农村脱贫致富生活奔小康了,家乡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21年春节由于疫情,积极响应国家留在本地过年的号召了,在葫芦岛和故乡亲人“线上团聚”过了一个“云上春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同时,也深深地祝福我的家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鲁北大地上,就让我们翘首企盼、拭目以待吧。
新闻推荐
治理“城市病”打造宜居城出实招求实效助力济南再攀“文明高峰” 专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勇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济南攀登全国“文明城市高地”中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文明高峰”...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