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的科学巨人,都把自己活成一粒种子

济南日报 2021-05-24 11:17 大字

□肖明君

5月22日,中国失去了两位科学巨人:当日13:02,“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13: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双星黯去,举国恸别。人们纷纷选择以各种“走心”的方式,送别两位老人。长沙湘雅医院门外,有人拿来3捆带着泥土的水稻,以此缅怀;一位医学学生,在教室内将一束花放在一把手术刀旁边,以示纪念……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在深沉夜色中以亮灯的方式为两位院士遥遥送行;一位济南网友,线上委托长沙的花店为袁老送了一束花,然后乖乖把饭吃光,一粒不剩。

为天下谋稻粱,以仁心济病患。以两位故去老人为代表的卓越科学家群体,解民艰难,事业伟大。从雨中排队哀悼的滚滚人流中、从网上成千上万的哀悼留言中看到,两位科学巨匠虽然离去了,生前却早已将最美好的精神播撒人间,滋养后人,就像一粒种子正在发芽开花。袁隆平曾经为去世的母亲写过一封信,信中就提到了种子:“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的一生,都在跟种子打交道,他最终把自己也活成了一粒种子,把杂交水稻技术传向全世界。他不仅让亿万中国人告别数千年饥饿,同时也为全人类克服饥饿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马达加斯加为了表彰杂交水稻的功勋,将水稻图案印在该国最大面额钞票上,并专门派人给袁老送来一张留作纪念,表达敬意。

袁隆平身后留下的,不仅是杂交水稻、超级水稻、海水稻的种子,还有可贵的“科学精神”的种子。他有一个非常迫切的愿望,那就是希望以后有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从事现代农业。而他对年轻科研人员的要求,就是从科学精神上进行判定:“我培养研究生要看这个人的科研素质,看他肯不肯下田,顶着太阳,蹚着泥水……每天把脚扎在稻田里,去认识水稻,熟悉它们的脾气,辨别品种,就如区分自家和别家的孩子一样。”很显然,搞科学,尤其是搞农业科学,“两腿带泥”是一种可贵的同时也是必需的实践精神,不事稼穑、不辨菽麦的“办公室科研”是没法攻关超级稻这种重大国家科研课题的。

哀悼纪念袁隆平和吴孟超两位院士,也是重拾科学价值。科学有多么重要?现在说杂交水稻,很多人只知道产量高,没有“饥饿记忆”的支撑,很难直观感受杂交水稻技术的伟大,很难理解“禾下乘凉梦”的科学担当。科学家的价值,因为专业所限,往往难以为人所知,却实实在在惠及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未曾谋面,却蒙其恩”。在吴孟超院士身上,同样能看到“种子”的影子。老人家从医78年,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更重要的是,他生前不停奔波,在全国各地培训医生。据统计,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80%是他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他这粒种子,让精妙的医术真正做到“悬壶济世”,更让“医道仁心”成为医学后辈烂熟于心的准则:请记住你们每一天所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生前常说的这句话,为所有伟大科学家的生命作了最清晰的注脚——谦卑的科学巨人,都把自己活成一粒种子,布道天下、德被后人。两位科学巨人离去了,作为他们事业的接棒人,作为下一代新“种子”,自当惦念苍生、接力续梦,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流动人口超两千万,以省内流动为主 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东北和周边省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玉岩张宝帆5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介...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