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有这样两位“曹老师”她们曾是师生 如今将成长故事延续
曹俊兰曹盼盼
在距离黄河大坝不到3公里的济齐路北侧,有这样一所校龄74年的老校,它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农村娃的快乐童年,这就是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这里有这样两名女教师,一位扎根在此30多年,带给学生难忘的快乐回忆;一位从这里毕业,近20年后又回归母校执教,将老师曾给她的教导和感动延续……有缘的是,两位教师不仅同姓,一位还曾是另一位当年的班主任,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让学生喜欢学习有“诀窍”: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1990年,刚参加工作的曹俊兰来到三教堂小学任教,当时采用的是“包班”制,即一名老师在所“包”的班什么课都教。“那时学校硬件条件不好,有时屋顶还漏雨,周边也净是养鱼或养藕的池塘。”曹俊兰说,尽管早期环境不太好,但教学的过程却很单纯快乐,老师们干劲也很足。
“包班”时,她几乎“长”在班里,那时小学生课余娱乐项目少,曹俊兰便与学生在附近的空场一起踢球。“我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学生有时不经意便会喊我‘妈妈’,我也真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
曹俊兰在课堂上也是学生喜爱的老师。她深信,如果学生喜欢一名老师,也会愿意学习这门学科,让学生喜欢成了她接班后的首要任务,这一“诀窍”沿用至今。
“我会先问学生,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再努力向他们向往的方向去做。”曹俊兰说,时间久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事,学生都愿意跟她说。即便是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曹俊兰也会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从学生喜欢的话题聊起,逐渐打开他们的“心门”。
1994年入学的曹盼盼是曹俊兰的学生,如今也是三教堂小学的一名教师。她记得,曹俊兰带他们到黄河大坝边春游,“我们自己带锅碗瓢盆,在黄河边上野炊,那时的快乐很简单。”
从教31年,曹俊兰一直在三教堂小学,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如今,虽已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她仍不断学习,尤其是学习不断演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我常督促同为教师的女儿加强学习,保持一种干到老学到老的工作状态。”曹俊兰说。
毕业生再回母校任教用自身能力带动青年教师进步
2000年,曹盼盼从三教堂小学毕业;2019年,作为槐荫区交流教师,当时已有10年教龄的她又回到这里教语文,并担任教导主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正唱出了她的心声。
曹盼盼曾在日记中写道,“教学楼后的荒地已修建成宽敞的塑胶操场,使用了十几年的教学楼依然整洁明亮,那年的恩师也未曾老去,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那么新奇。因为有了这份情,便会将更多的爱给予学生……”站在母校的讲台上,讲起自己也曾学过的一些课文时,当年老师讲课时的场景就会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在日常教学中,曹盼盼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并提倡诵读经典,学校语文组老师还一同编写了《一卷书香》阅读素材。在学生眼中,她是值得依赖的老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孩子们喜欢上她的课。“曹老师像是有神奇的魔法,让我觉得语文课轻松极了。”“我喜欢在曹老师的课上和同学们思维碰撞,她总是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她的学生说。
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曹盼盼在抽屉里常备小零食,时不时给学生发点小“奖励”,用这种方式慢慢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偶尔遇到“问题学生”,她便像半个妈妈一样,用日复一日的关心感化学生,让师生的心不断贴近。
当年的小学生变成了母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一路走来,曹盼盼深知团队和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导主任,她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制订老带新帮扶计划,开展师徒教研活动,仔细阅读分析青年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帮他们完善教学方法,明确努力方向,她和青年教师均荣获了多种荣誉。
看到曾经的学生取得了现在的成绩,曹俊兰也替曹盼盼高兴。两名女教师延续20多年的故事,只是三教堂小学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学校将学生需求与教师能力相结合,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多精彩的成长故事还将继续上演。(新时报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龙通讯员李圣湘)济南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档升级,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真正让大家拥有了实实在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