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杨庄小学乘改革之势,谱育人新风以终为始 创设“杨庄模式”的课程改革

济南时报 2021-03-08 13:56 大字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建校61年的济南市杨庄小学多年来以“循简美之道,创阳光学校”为办学理念,以研兴校,从教育本身出发,在课程改革、课堂时间两方面入手,打破常规“套路”,开展多种课堂形式,整合一至六年级单学科大课程体系,创设适宜杨庄小学学生的教育方式,让每名杨庄小学的学生感受教育的大不同。

重新定义语文课堂新知识、学科探究各占半学期

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却不曾有变。为了解决老师们一人多职的现状,2016年起,在校长张静的带领下,杨庄小学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春风。

张静从教语文多年,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解决人少事儿多、杂乱无章的状态,她将改革的兵刃伸向了语文学科。“以终为始,就目标谈实现过程,这才是教育最终的走向。尤其是语文学科,从高考语文回头看小学语文的教学,才能让老师们形成教育抓手。”张静说。伴随着试水语文学科的尖刀落下,学校语文组的女教师们开启了自我革新之路。

“随着教材的不断演变,高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语文作为基

础学科,单位时间内谁跑在前列谁才能赢。”从教22年的教导主任徐纪萌说。她讲述的跑在前列,不仅仅是语文课讲授得快,更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定义。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们集体大教研,将1—6年级每学期的课程按照重点进行重新整合,仅语文学科中的“识读写”一项标准就细化到每一个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中。老师们有了方向,教学也不再按部就班,整合后的课程空余出更多的课时,“可以让语文学科有更多的拓展空间,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理想状态下老师们要‘半学期搞课本教学,半学期搞学科探究’。”徐纪萌说。

5种课时、152课堂标准、四题法备课全方位探索课程改革

中规中矩不适合杨庄小学,这不仅仅体现在课程改革上,还体现在课堂的时间分配上。“见缝插针的语文课,别的学校没有,杨庄小学有。”年轻教师田曼曼说。

该校的课程表可谓独一份。“整合工作的同时,也整合了时间。”语文教研组长杨雪梅说。10分钟的微课时、20分钟的短课时、30分钟的中课时、70分钟的长课时、90分钟的大课时,五种课时的改变,让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程序。学生内心也不再有生物钟,注意力时刻跟随老师的节奏,语文的习作就是利用长课时的最好范例。“一节习作课,从习作指导、构思、写作、讲评,一气呵成。”从教19年的语文教师孙艳说。

课程改革一方面让老教师颠覆了既往,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二次开发课程的构建者,综合语文学科要素,考虑学情,从挖掘教材入手,对标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学节奏;另外一方面还为年轻教师带来了成长自信,“从原本的一课一备,到现在站在六年之外看六年,教学开始有法可依。‘四题法’备课、152课堂等有效探索,都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勇往直前的‘匕首’,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名学生。”田曼曼补充道。据了解,这项改革不仅仅受益于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开启了尝试之旅。

课程改革为杨庄小学送来了奋进之笔,让教学不再力不从心,而是有法可依。如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烙印已经深深印刻在每名“杨庄教育人”的心中,“教育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志存高远’的教育,培养学生‘成行近’的习惯,这就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初心与坚持的动力所在。”张静说。 (新时报记者张磊)

新闻推荐

泉城路街道开展“泉涌巷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泉城路志愿服务团队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通讯员供图3月5日,泉城路街道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好人”为主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