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父亲一起坚守的“桥三代”金玉婷 “沿着先辈足迹把桥梁守护好”

济南日报 2021-02-17 11:37 大字

在父亲指导下,金玉婷用先进的电子道尺检测钢轨间距。(崔健摄)

2月12日,52岁的金光辉像往年一样,吃过早饭就赶往工区,看护百年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不同的是,今年有女儿金玉婷陪着。这个春节,是父女俩第一次一起在岗位上过。

金光辉是济南铁路济南工务段桥梁车间泺口桥梁养修工区的一名桥隧工;金玉婷则是曹家圈桥梁养修工区的新一代“守桥人”。去年9月,经过严苛的专业选拔,95后金玉婷如愿以偿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呵护济南黄河铁路大桥的接力棒。

1967年,金玉婷的爷爷金化钱开始值守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累计守桥23个年头,直到退休。2000年,金光辉接过第二棒。40多年间,两代人为这座1912年投入使用的铁路大桥付出了青春和心血。

作为黄河上唯一仍在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全长1235米的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目前每天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桥上经过,必须有人负责巡检、值守,以应对突发情况。

20多年来,每年凌汛来临和春运高峰期,金光辉总是牵挂着大桥的安危,即便休班也时常主动赶回工区值守,和大桥共度春节已成了一种习惯。

“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腊月二十八,刚下了雪,桥上一个高强度螺栓断了,仔细一检查,一条钢梁出现了裂纹。车间抓紧请示封桥,组织维修,段上和路局也来了领导盯着,连续白天黑夜地干了好几天,年也没过好。”金光辉说。

“印象中,我爸就没在家过一次完整的春节假期,总得值班。”金玉婷说,春节过后她要参加单位的技术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一名桥隧工,节日期间陪父亲“守桥”,可以抓紧时间学习考试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作技能。

守桥枯燥而辛苦,在济南工务段,女“守桥人”没几个。“成为家里第三代‘守桥人’,其实是命运和运气的安排。”金玉婷说,她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学工程管理,还选修了铁路和桥梁方面的课程,“专业对口”,于是很巧地成了京沪铁路曹家圈黄河特大桥的第一位女“守桥人”。

“姑娘参加工作来当‘守桥人’,也是受了我的影响。”金光辉说,“我是干桥梁的,觉得这个工作还不错。”事实上,听着长辈所讲大桥故事长大的金玉婷,耳濡目染下早就对桥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职之后和父亲一同上桥时,更是从内心里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看到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那几个大字,走在爷爷和父亲走了无数遍的步行板上,触摸一下他们认真养护的每一颗螺栓,想到现在交接棒交到了我的手里,就有一种传承的感觉,不能辜负了他们那么多年耗在桥上的青春和热血,自己一定要好好干,把桥梁守护好。”金玉婷动情地说。

几个月来,个子不高、身量单薄的小姑娘拼命学习,背铁路修规、安规,向教练学如何弯钢筋、处理有裂纹的水泥步行板等实作技能,向父亲学习桥梁检测……冬天河风呼啸,桥上温度比市区低5℃左右,时间一长,鼻子冻得通红,拿着检查锤的手僵硬得不听使唤,但她一丝不苟,直到空窗期结束。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今天“守桥人”维修养护大桥,已不用像爷爷金化钱那样全靠手抬肩扛,电动打磨机、磨光机、电动扳手、电子道尺、无人机等先进工具实现了人机协同,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更是大大提高了桥梁检修保养的精细程度。“信息化加大数据,我相信女孩子也有大展身手的机会。”金玉婷说,通过系统学习,自己一定能继承父辈的意志和精神,肩负起新一代“守桥人”的责任与使命,呵护好济南的铁路桥隧,让每一趟列车每一名旅客都能踏踏实实地通过。(本报记者刘文忠)

新闻推荐

“东强”战略下济南高新区超级商务生态初现消费能级全面提升

2020年,济南高新区带领辖区大型商超、电商、成品油、汽车、住餐等商贸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各项指标实现...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